《某某综艺》揭秘生僻字:赑屃、曌、鸑鷟的故事
《某某综艺》揭秘生僻字:赑屃、曌、鸑鷟的故事
最近,《某某综艺》节目中,嘉宾们探讨了生僻字在古汉语中的应用,特别是“赑屃”、“曌”、“鸑鷟”等字。这些字不仅在古代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节目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互动,向观众展示了这些生僻字背后的精彩故事,引发了广泛热议。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吧!
赑屃:龙之八子,碑文守护者
“赑屃”(fù xì),别名螭虎,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第八子,其父亲是龙、母亲是青龙。因其形象特征遗传自父母,身似龙形,是所有“龙子”中最像龙的,也是龙子里面血统最纯正的。其雅好斯文,常常盘绕在石碑头顶和两侧,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作为盘绕在石碑上的瑞兽,负屃在不同学者中有不同的叫法,如李东阳称其为“赑屃”,谢肇淛称其为“负屃”,陆容唤其为“螭虎”等。据陆容(1436—1494年)《菽园杂记》载:“螭虎,其形似龙,性好文彩,故立于碑文上。”据明代李东阳(1447—1516年)《怀麓堂集》载:“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据明代沈德符(1578—1642年)《万历野获编》载:“赑屃贝财好文,今为碑两旁蜿蜒。”据明代陈洪谟(1476—1527年)《治世余闻》载:“九子者,一曰负贔,好文,今石碑两旁龙是。”据明代谢肇淛(1567—1624年)《五杂俎》载:“负屃好文。”
负屃因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智慧,被封为智福之神,所以其形象常被后世立于碑文之上,衬托传世的中国碑碣和碑文文学珍品;“龙六子”霸下与“龙八子”负屃多结伴出现于陵墓之中,其次是宗庙和祭坛。
璀璨一笔:武则天的“曌”
“曌”(zhào),是武则天时期创制的汉字之一,也是则天文字(也称则天新字、武后新字、武周新字、武后遗字或武则天遗字)的代表。则天文字是指武则天时期(武后时期和武周时期)创制的汉字的总称,是中国正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基于政治理由及愚民政策等因素而命人创制的汉字,后世遂称“则天文字”。
一般认为则天文字共有十八字,包括最初由宗秦客献给武则天的十二字和后来陆续颁行的六字,这十八个字的创造过程共经过五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各有其政治目的及文化系统的内在意涵。随着人亡政息后,这批文字亦因失去时代意义的支撑而随之见弃,后人遂用回本字。
鸑鷟:五凤之首,吉祥的象征
“鸑鷟”(yuè zhu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凤中的一种,其身为黑或紫色,更显得神秘而高贵。五凤,又称作五色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的形象通常为五彩斑斓,尾羽如云,翅膀如屏,头顶有冠,嘴喙如鸡,颈如蛇,身如鹤,脚如鸭,翅如鹏。五凤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吉祥和繁荣。
在古代文化中,五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的出现,预示着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和谐。同时,五凤也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使用五凤的图案。此外,五凤还象征着艺术和文化的繁荣,许多诗人和画家都以五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生僻字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这些生僻字的含义和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某某综艺》节目中所展示的那样,这些生僻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