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海蓉: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个体化用药策略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37: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海蓉: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个体化用药策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海蓉教授,一位拥有25年心血管内科工作经验的资深专家,近日分享了关于低血压药物管理的宝贵见解。作为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王海蓉教授在心血管危急重症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难治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难治性心衰、糖尿病性心肌病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造诣深厚。

01

心衰合并低血压:治疗中的棘手难题

心力衰竭(心衰)合并低血压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复杂情况,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的数据显示,急性心衰是65岁以上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急性心衰预后较差,住院病死率高达12%,1年再住院率约45%,1年病死率约22%。

心衰合并低血压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心衰患者需要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来减轻心脏负担,但这些药物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另一方面,低血压又会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如何在控制心衰的同时维持血压稳定,成为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02

个体化用药:突破治疗困境的关键

面对这一难题,王海蓉教授强调,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低血压风险的关键。她指出,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的用药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对于伴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这类药物既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又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但对于血压已经较低的患者,则需要谨慎使用,避免进一步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能减慢心率并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但对于心率已经较慢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加重低血压,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虽然能迅速降低血压,但可能伴随头痛、水肿等副作用,对于心衰患者来说,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此外,王海蓉教授还强调了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作息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血压和改善心功能同样重要。

03

医生的专业判断是核心

在个体化用药的过程中,医生的专业判断至关重要。王海蓉教授表示,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调整用药方案。这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例如,在使用利尿剂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血压过低。

王海蓉教授还提到,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的药物。

04

提高生活质量是最终目标

通过科学的药物调整和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海蓉教授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衰,同时伴有低血压。经过详细的评估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患者的心功能和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能够重新参与日常活动。

王海蓉教授最后强调,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生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治疗指南和研究成果,提高诊疗水平;患者则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医患双方携手合作,才能战胜心血管疾病这一“隐形杀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