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居民不认识邻居,看杭州如何重塑邻里温情
从40%居民不认识邻居,看杭州如何重塑邻里温情
“四季如歌,五福相伴。”在杭州市四季青街道的一场迎新活动中,居民们通过爵士舞、歌曲串烧等文艺表演,以及知识问答、趣味运动等互动环节,不仅体验到了欢乐,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找回了那份久违的邻里温情。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里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509人中,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80.9%的人感觉与10年前相比,当下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
然而,通过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这种状况正在悄然改变。
在杭州,文化驿站和艺课堂项目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选择。文化驿站依托各级文化馆,为群众提供艺术普及、文化分享等多种服务。例如,上城区望江街道文化驿站围绕“毕昇IP”,开展“望海潮”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临平区崇贤街道文化驿站则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立农耕文化展示角等。
艺课堂则致力于全民艺术普及,开设各类艺术课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2024年,“潮生活·艺课堂”共开展培训班次2485个,培训市民近6.5万人次。
清华大学电子系与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合作的“海·清”社区服务行动,更是将志愿服务推向了新的高度。通过科技助老、科普启蒙等项目,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年活力。
在科技助老方面,志愿者们举办了多场面向老年人的科技服务活动,包括AI反诈讲座、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在科普启蒙方面,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组装电路、编程控制设备,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这些活动和志愿服务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们搭建了一个邻里互动的平台,让原本陌生的邻居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所说:“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觉社区的氛围越来越温馨了。”
然而,要真正改善邻里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专家建议,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邻里节、运动会、文化沙龙等,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帮助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不仅能拉近距离,还能增强责任感。
此外,社区还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如阅读角、游戏室等,为邻里互动创造条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居民意见箱、社区座谈会等,及时化解邻里矛盾,营造和谐氛围。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这样的邻里情谊。通过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我们不仅能够改善邻里关系,还能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社区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爱心和行动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社区成为我们共同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