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的科学治疗指南
足底筋膜炎的科学治疗指南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
发病机制与症状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足底筋膜的过度使用和损伤。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和脚趾的一条厚韧带,具有支撑足弓的作用,并在步行时吸收冲击力。当这层筋膜受到过度使用、拉扯或压力过大时,就会发生微小撕裂,引起发炎和疼痛。
常见症状包括:
- 足底靠近足跟处的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站立时最为明显
- 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过度活动会加重疼痛
- 足底筋膜与跟骨连接点处有明显压痛
-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剧
自我检测方法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足底筋膜炎,可以通过以下4个简单方法进行自我检测:
症状观察: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当你刚下地行走时,足底靠近足跟处是否有明显的疼痛?走一段时间后疼痛是否有所缓解?但如果行走过多或站立时间较长,疼痛是否会再次加重?
查体:用手指按压足底靠近足跟的部位,是否能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足底筋膜与跟骨的连接点处?
日常活动影响判断: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足底疼痛是否明显加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行走姿势?上下楼梯时,足底疼痛是否也会比较明显?
站立踮脚测试:双脚站立,然后缓慢地踮起脚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足底出现疼痛,也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的表现。
科学治疗方法
根据2023年最新修订版的足跟痛-足底筋膜炎临床实践指南,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建议使用针对下肢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的手法治疗,包括关节松动术、软组织松解、按摩和干式拔罐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
主/被动拉伸:推荐采用针对足底筋膜以及腓肠肌/比目鱼肌的特定拉伸技术。研究显示,足底筋膜拉伸比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热疗及足跟垫更有效。拉伸练习应持续进行,时间范围从1周到12个月不等。
贴扎技术:采用刚性或弹性的足底贴扎技术,结合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
其他治疗:对于未从物理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可以考虑体外冲击波疗法、皮质类固醇注射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与日常注意事项
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关键在于减少足底筋膜的过度使用和损伤。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具有良好足弓支撑和避震功能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无支撑的平底鞋。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足底的负担,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高冲击活动如马拉松、登山等。
足部按摩与拉伸:定期进行足底按摩和拉伸运动,有助于缓解足底筋膜的紧张和疼痛。
使用矫形鞋垫:对于足部结构异常者,可以考虑使用矫形鞋垫来提供额外的支撑。
足底筋膜炎虽然常见,但通过适当的休息、治疗和预防措施,大多数患者能够缓解症状并恢复正常生活。如果持续感到足跟疼痛,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积极治疗,以预防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