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头晕目眩,恐是脑中风前兆!中医师日常保健5招+4穴位,预防中风、保健康
天冷头晕目眩,恐是脑中风前兆!中医师日常保健5招+4穴位,预防中风、保健康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寒冷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医认为,中风与虚、火、风、痰、气、血等因素有关,可主要导致心、肝、脾、肾阴阳失调。以下是一些实用的中医保健方法,帮助预防中风,守护健康。
低气温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上升,而高血压则是脑栓塞及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子。研究发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心血管危险因子有增加的趋势。低气温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上升,而高血压则是脑栓塞及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子。此外,日夜温差增加以及室内外温差的扩大也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进而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冬天时应格外留意心血管健康,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中医观点来看,建功马光中医诊所中医师谢孟儒表示,导致血管梗塞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等因素,造成心、肝、脾、肾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有关。
中风是什么?
疾病定义:
中风为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因为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脑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调,脑部组织受到压迫或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而导致机能受损或坏死。
临床症状:
通常中风是突然发生的。轻者使人半身不遂或言语失常;重者可能当场死亡。中风所影响的部位多为相对于脑部的对侧。多数症状为脸部或一侧肢体突然感到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颈部僵硬、突然视力模糊、多重影像或是一边视野看不到、无法言语或不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话、平衡困难或头昏眼花。
造成原因:
- 脑血栓:供应脑部血流的血管产生狭窄、阻塞,进而导致血流灌溉不足;容易发生在颈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
- 脑栓塞:从心脏或颈动脉腔壁上掉落下来血栓或动脉粥状硬化剥落的碎片,堵塞住了脑部的血管。
- 脑出血:因脑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
把握「急性中风抢救黄金3小时」
1.「F」就是FACE-脸歪:请患者微笑或是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两边的脸是否对称。
2.「A」就是ARM-手软:请患者将双手抬高平举,观察其中一只手是否无力而垂下来。
3.「S」就是SPEECH-大舌头:请患者读一句话、观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记下时间、快打电话:当上面三种症状出现其中一种时,要明确记下发作时间,立刻送医,争取治疗的时间。
预防中风这样做
- 少盐、少糖、少油、少吃动物油脂及内脏。
-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按照医师的指示配合治疗。
- 不抽烟且不过量饮酒。
- 规律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定期健康检查。
居家穴位按摩保健康
谢孟儒建议,每天按以下穴位保健康,每次约5至10分钟,按摩3到5分钟后可换另一穴位:
- 风池穴:位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主治中风、头痛、头晕、颈部不适、失眠与高血压。
-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间凹陷处。主治头痛、高血压、目视不明、口眼歪斜及瘖不能言。
-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外膝眼下四横指(第2、3、4、5指并拢)。主治高血压、肠胃虚弱、便秘、膝脛酸痛,助于多种慢性疾病。
-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处(第2、3、4指并拢)。主治调节血压、腹痛、失眠与心悸。
最后,提醒预防脑中风应注意保暖,尤其颈部,避免体温起伏过大,若有头晕目眩之症状,应立即休息。
本文原文来自良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