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到,数九寒天如何养生?院士专家给出8个建议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0: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到,数九寒天如何养生?院士专家给出8个建议

“冬至到,数九寒天正式开始。作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转折点,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更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朱立国所说:“冬至养生,关键在于遵循‘冬藏’原则,调养身心,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

01

科学解读“冬藏”:不只是传统智慧

“冬藏”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强调在冬季减少消耗,储存能量。朱立国院士解释说:“冬藏主要藏的是人体的精气和神志。冬季要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储存能量。同时,由于冬季昼短夜长,人的情绪容易低落,因此要注重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冬藏”理念与人体的生物节律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冬季寒冷,人体代谢减慢,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同时,日照时间缩短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情绪波动。因此,遵循“冬藏”原则,不仅符合传统养生智慧,也与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机制的理解相吻合。

02

重点人群养生指南:科学守护健康

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来说,冬至养生尤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安指出:“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尤为高发。气温骤降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寒冷天气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针对这一群体,王建安院士建议:“保持室内温暖,外出注意保暖;适当增加室内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饮食上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03

实用养生方法:从生活细节入手

  1. 饮食调养:冬至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养阳、润燥、散寒食物。适量食用羊肉、鸡肉、牛肉、鱼类等肉类,做法以炖煮为宜,热食;宜食黑色食品,可以补充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黑米、黑芝麻、黑枣、黑木耳、乌鸡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另外,还可以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榛子、栗子等,坚果属热性,可以御寒,增强体质。

  2. 适度运动:冬至过后,早晨气温寒冷,不宜户外活动。太阳出来后,恰逢无风晴天,可到室外适度活动锻炼。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最为适宜,每天可运动30分钟至1小时。

  3. 作息规律: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尽量躲开寒冷的夜晚。这样能帮助身体储蓄阳气,更有利于健康。

  4. 保暖护阳:冬季气候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让身体的阳气流失。但别忘了,穿得太厚反而会让人出汗不透气,得当调整哦!

  5. 泡脚按摩:冬天泡脚和按摩是个好方法,不仅放松自己,还有助于血液循环,值得一试!

  6. 良好心态:冬季情绪容易低落,多和朋友聊聊天,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让心情也跟着活跃起来!

  7. 通风健脑:待在室内时间长了,不妨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确保精神倍儿棒!

  8. 汤粥调养:冬季可以多喝一些热乎乎的汤粥,比如羊肉粥、红枣百合粥,滋补又暖身。

04

现代生活中的养生: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将传统养生理念融入日常?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利用碎片时间运动:虽然冬季不适合长时间户外运动,但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或者在家中进行瑜伽、太极等轻度运动。

  2. 合理安排饮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合理安排饮食尤为重要。可以提前规划一周的健康食谱,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尽量在家烹饪,控制油盐摄入。

  3. 利用科技辅助养生:现代科技为养生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使用智能手环监测睡眠和运动量,利用手机应用记录饮食情况,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养生知识等。

  4. 保持社交活动:虽然冬季寒冷,但保持适度的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以和朋友相约室内运动,或者通过线上方式保持联系。

冬至养生,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解读传统养生智慧,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