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何是《百家姓》第一位?
它为何是《百家姓》第一位?
“赵”姓高居《百家姓》首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到经济发达的两宋,赵姓的影响力贯穿古今。那么,赵姓的起源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繁盛?“赵”字的本义又是什么呢?
甲骨文中并未发现“赵”字的字形,而《新华字典》对赵的解释也仅有两个义项:一是姓氏,二是古代国名。从周代早期的金文来看(见图1),“赵”字的写法左边是一个“走”,右边是一个脚丫的形状,表示走路要轻,表达的是军队悄然、敏捷地急行军的意思。这一古意现在只能在古文中见到,如:“赵,轻疌也”(出自《六书故 • 人九》);“天子北征,赵行口舍”(出自《穆天子传》)。
那么,“赵”是何时开始作为姓氏出现的呢?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
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周穆王让造父为他驾车,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乐而忘归。此时徐偃王造反,周穆王非常着急。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带周穆王及时返回镐京,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了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造父是伯益的十四世孙,而伯益是白帝少昊的裔孙,同时也是舜帝的女婿。由此可见,其祖先的优秀。当然,造父的后代也很优秀。公元前637年,造父的第十二世孙赵衰(cuī)为晋国上卿,赵氏开始发迹,以后200多年间人才辈出。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赵国建立,并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除秦之外最强大的国家。
秦始皇灭赵国后,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代王赵嘉被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被派往南越。他带领几十万秦军横扫南越,但北方的大秦却被刘邦和项羽灭了。赵佗带领的秦军成了一支孤立于南越的军队,于是,赵佗索性建立了南越国。这样,赵姓活动范围就推广到了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这是赵氏的第一次大规模扩散。
图3:“赵”字的字体演变
南宋末年,蒙古军大肆南侵,临安被攻陷,南宋朝廷一路南逃到了今广东珠海、江门一带。到了清朝,从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因此,赵氏后裔遍及世界各地,成为较有影响力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