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电网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以数字化创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2: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电网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以数字化创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12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发布“电力知识最全、参数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该模型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

光明电力大模型是面向电力行业的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所谓千亿级,即模型参数可达千亿级别,提升了模型的推理能力;所谓多模态,即实现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态数据的融合分析,提升了模型的分析能力;所谓“电力专家”,即模型涵盖了电力行业丰富的文本、图像、视频、语音、时序、拓扑等数据,广泛的标准、规程、制度、规范等经验知识,具有最全、最强的电力专业能力。如果大家所熟知的GPT是“通才”,那么光明电力大模型不仅是“通才”,还是“专才”。

一是“筑底座”,光明电力大模型在通用架构上新增电力跨模态适配层,通过模型结构优化,实现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转变,电力多模态融合分析能力显著增加。二是“强知识”,通过打造类型最全、质量最高的行业样本库,运用科学体系化行业知识增强训练,实现了从通用知识到行业知识的转变,专业知识理解及生成能力明显提升。三是“练思维”,以大量电力实际运行案例为基础,引导光明电力大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逻辑推理,并自我优化推理路径,解决复杂电力问题,形成“最强大脑”。

光明电力大模型通过中国信通院、电子标准院权威检测,专业能力达到最高等级“卓越级”。经权威评测,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和内容辅助生成能力较基座模型平均提升20%。与主流大模型对比,专业能力平均高出15%。

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电力专家,不仅服务国家电网公司自身,更是一个服务全行业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行业级大模型,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支持行业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快速构建各领域场景和推广应用。

应用场景落地是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和“最后一公里”,也是行业大模型发挥作用的关键。

光明电力大模型具备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内容辅助生成等能力,已在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在电网规划方面,可给电网“问诊把脉”,辅助业务人员实现重过载问题的精准诊断并及时“对症下药”。例如针对福州今夏的气温和用电情况,精准定位重过载设备,从运行方式、设备容量、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等方面推理问题成因,给出解决建议。“目前,该应用已在福建开展,单次诊断工作可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全省每年预估可节约诊断工作1500人·天”,国网福建电力规划人员吴恺琳介绍。

在电网运维方面,可给主设备进行“智慧体检”,自动生成精准的设备“体检报告”。换流变压器是电能转换输送的核心设备,其零部件多达1000多个,一旦出现缺陷,要快速、准确研判缺陷类型并精准定位难度极大。光明电力大模型自动读取8类154个量测点实时和历史数据,逐一排除、综合分析,给出评估报告及建议。“光明电力大模型目前已学习了2000多项故障案例,具备13项常见‘疾病’的诊断能力。”国网山东电力运维人员孙慧介绍,“以前我们组织设备研发、试验测试和运维检修联合专家团队到现场评估,至少要一周,现在只要点下鼠标很快就能得到诊断结论。”

在电网运行方面,可让调度运行更精准、电力供应更可靠。通过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大的智能交互和推理决策等能力,可快速生成满足调度运行高实时性、强可解释性需要的负荷转供策略。“目前已在湖南长沙配调、上海市调等单位试点应用,有效支撑调度员日常工作。在决策效率上,单次转供决策时间由成果应用前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大型保供电方案编制时间由原来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电网响应更快捷。在决策维度上,过去有经验的调度员考虑因素通常不超过10个,而大模型综合研判所用因素目前已达35个,决策考虑更全面。”国调中心自动化处晋宏杨介绍。

在客户服务方面,可实现供电方案智能编制,实现了作业模式新突破,带来了客户办电新体验。“过去制定供电方案主要面临客户用电需求精准确定难、多部门现场勘察耗时长、客户选择空间少等困难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现在我们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现场多人作业”变为“图上智能作业”,实现“人力密集”到“智力密集”的数字转型。国网江苏电力客户经理孙志翔介绍,“光明电力大模型已满足试点单位江苏每年30万套供电方案编制的需求,平均每套工作量减少了10人·天,从客户申请办到电网提前办,方案生成时长最快缩短至1天”。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统筹开展“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形成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6541”总体规划布局,即全面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6大业务领域600余个场景,着力提升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具身智能、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5项技术能力,持续夯实样本、算力、平台、模型4个核心要素,构建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的两级协同运营机制,体系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领域落地。

发布会当天还举行了签约仪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分别与百度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表示,将与签约各方,共建光明电力大模型,共谋新思路,共创新发展,共启新篇章,携手促进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当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电网标准数字化白皮书和数字标准馆业务模型,在IEC麒麟大会、亚太电协工作会、世界标准日等重大场合开展了标准数字化主题演讲,在标准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

为争做电力能源行业标准数字化的排头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标准数字化”就是“标准化的数字化”的理念,紧密围绕标准文本数字化、标准研制数字化、标准实施数字化“三条主线”,紧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发展纲要》确定的新“三化一基”战略路径,以“一个加强、两个深化、三个重构”为目标,着力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发展纲要》落地,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实施。

早在2017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调度、企业管理部、设备部、物资部等业务部门先后开展了电力行业/领域标准结构化、数字化服务的探索。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标准数字化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过制度设计、科技攻关、数字标准馆建设和试点验证“一盘棋”协同,全面推进标准数字化落地。

(1)制度设计方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立健全战略层、实施层、指引层、保障层4级标准化制度体系,先后印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发展纲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加快标准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深化标准数字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方向指引。

(2)科技攻关方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立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赋能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框架项目,全力攻克标准数字化核心关键技术并试点应用。项目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和数字化工作部牵头,内部统筹7个专业部门、8家省公司、7家直属单位组建跨部门的标准数字化工作团队,外部联合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50多家产学研用各方优质技术和人才资源。

项目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的新需求,按照“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工作思路,研究标准数字化基本原理,开展体系规划、资源统一、语义模型、协同编制等多项重点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基础研究成果,产出支撑标准数字化工作的标准;推出一批标准数字化示范点,实现创新成果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标准数字化人才,在企业范围内营造标准化氛围、标准数字化氛围;构建标准数字化智慧生态圈,以标准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成为产业链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产业协同合作的组织者。

(3)数字标准馆建设方面。以数字标准馆为技术应用载体,构筑企业级统一标准数据源。数字标准馆围绕标准价值链,整合科技攻关成果,构筑知识库、组件库、服务应用库、技术模型库四大内核;面向终端用户提供精准化检索、关联性推荐、场景化应用等服务,打造标准数字化十大业务能力,实现与数字底座、专业标准馆、服务对象、标准体系四大贯通机制,进一步联通国家数字标准馆,融通上下游产业链。

(4)试点验证方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转变传统的“先研发后应用”的技术应用形式,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统筹推进、质效并重原则,围绕电力低碳、电力负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业务,策划7大专业、26个试点应用场景,实现标准数字化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创新,提升创新成果的应用效率和效能,促进资源优化整合,牵引标准数字化技术加快突破和落地应用,更好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标准数字化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年,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标准数字化工作进程中已经凝练形成并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仍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力争在国内形成典型引领示范效果,彰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地一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