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让你活得更久!
心理健康,让你活得更久!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天歌、毕宇芳、王卫庆等在Nature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心理健康与长寿之间的密切关系。这项研究发现,无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良好的心理健康都能促进长寿和健康衰老。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相互影响的双刃剑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研究发现,治疗焦虑和抑郁不仅能显著改善心理健康,还能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急诊风险和再次住院风险。具体数据如下:
- 死亡风险:仅心理治疗降低48%,仅抗抑郁药降低30%,两者结合降低64%
- 急诊风险:仅心理治疗降低53%,仅抗抑郁药降低31%,两者结合降低74%
- 再次住院风险:仅心理治疗降低49%,仅抗抑郁药降低58%,两者结合降低75%
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分不开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效果最好,这在业界早已是常识,但这样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提高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作用的机制:多因素的中介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健康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具体机制。他们评估了106项潜在中介因素,发现了33项显著的中介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 生活方式:如减少久坐(例如看电视时长)、避免吸烟、增加水果摄入等
- 行为和表现:如认知能力、月经初潮等
- 身体功能:如肥胖、血脂、肌肉质量等
- 疾病状态: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这些中介因素部分解释了心理健康如何影响健康老龄化。例如,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心理健康还会影响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提升心理健康:7种实用策略
既然心理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呢?美国心理学协会推荐了以下7种科学支持的策略:
设定小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任务。研究表明,实现这些小目标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促进成就感和积极性。
优先进行体育锻炼:定期锻炼会释放内啡肽,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整体情绪。无论是快步走、瑜伽课还是健身训练,优先进行体育活动都可以显著改善心理健康。
寻求帮助,不要比较:在需要时寻求支持非常重要。向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求助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适合您的应对策略。
断网: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产生或增加无能感、焦虑感甚至孤独感。暂停使用社交媒体可以让您有时间反思,减少因比较而产生的压力。
参加心理健康日活动:就像我们优先考虑身体健康,在需要时请病假一样,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精神健康何时需要关注。
回到当下:当压力过大时,可以考虑使用使用安心技巧,帮助调整注意力,缓解焦虑。通过调动您的感官来练习正念 — 说出您能看到、听到、触摸到、闻到和尝到的五种事物。
拥抱欢笑和幽默:欢笑确实是一剂良方。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幽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将这些基于科学的策略融入您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增强您的心理健康,改善您的整体幸福感。请记住,优先考虑自我保健并不自私——这对过上充实而平衡的生活至关重要。
结语:关注心理健康,迈向长寿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良好的心理健康都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认知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式,我们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享受更长久的健康生活。让我们一起关注心理健康,采取积极行动,迈向长寿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