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问世,灵敏度超国际标准23.8%
中国版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问世,灵敏度超国际标准23.8%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然而,准确评估肺结节的恶性风险仍然是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挑战。据统计,至少95%的肺结节筛查结果为良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精确的管理策略,以确保适当的干预。针对这一难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影智能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了C-Lung-RADS系统,为肺结节的精准诊断提供了“中国方案”。
研发背景与技术创新
C-Lung-RADS系统基于12万例中国人群肺部影像数据,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结节风险分级方法。该系统采用数据驱动模式,通过多阶段、多模态方式自动分类和评估肺结节,将结节分为低、中、高、极高危四个等级。具体而言,在第一阶段,C-Lung-RADS通过影像大数据将肺结节进行自动分级;第二阶段运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图像级别的恶性概率,融合影像、临床等信息,精确诊断高危肺结节;第三阶段,进一步纳入随访结果,开发多维度的梯度提升回归模型来全面评估结节的良恶性,并给出个性化管理建议。
临床应用价值
C-Lung-RADS系统在敏感性等多项指标上表现出色,能够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识别高危肺结节,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例如,该系统鉴别高危肺结节的灵敏度高达87.1%,远超国际标准Lung-RADS的63.3%。此外,C-Lung-RADS融合影像、临床、随访数据建立多模态融合模型,精准诊断极高危肺结节,实现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为肺结节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推广与展望
考虑到边远、欠发达地区缺乏医疗设备,大范围开展早筛难免力不从心,研究团队还自主开发了智慧健康管理移动车,将 C-Lung-RADS 肺结节智能筛查和报告系统搭载于其中,凭借其移动化优势,最大限度地突破地域限制,将智能化的筛查技术送往千家万户,让基层民众不用来回奔波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基层地区肺癌筛查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据王成弟介绍,自2022年起,搭载该智慧健康管理车已驶入四川广安市、绵竹市等地,为三万多名群众提供肺癌筛查,已筛查出一百多例早期肺癌患者,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入千家万户。
C-Lung-RADS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的突破,更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肺癌的早筛早诊将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