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寿螺入侵中国:扩散趋势、危害与防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5: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寿螺入侵中国:扩散趋势、危害与防控

福寿螺,这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大型淡水贝类,自1981年被引入中国后,凭借其惊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力,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如今,福寿螺已成为我国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乃至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01

福寿螺的入侵与扩散

福寿螺最初作为经济养殖物种引入中国,但很快便逃脱人工养殖环境,开始在野外大量繁殖。目前,福寿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南部地区,但其分布范围正在逐渐向北扩张,在山东、河南等地也发现了其自然分布的踪影。

2024年,由于雨水丰沛,福寿螺在一些地区的发生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福寿螺的发生面积达到8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这种快速扩散的态势,使得福寿螺的防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02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态危害、农业危害和健康风险。

生态危害

福寿螺食性杂、食量大,大量取食水生植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威胁本地物种生存。它们与本土淡水螺类竞争资源,捕食本土螺类的卵、幼螺或成螺,导致本土物种数量减少,甚至局部灭绝。此外,福寿螺聚集在岸边大量产卵,不仅影响生态景观,还容易引起群众的疑虑和恐慌。

农业危害

福寿螺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构成严重威胁。它们几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会产生危害,幼螺、成螺会咬食水稻叶及分蘖,使水稻因为分蘖降低而减少有效穗,进而造成减产。在一些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地区,水稻产量可减少50%以上。此外,福寿螺还会危害其他水生和湿地农作物,如莲藕、茭白和茨菇等。

健康风险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当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的福寿螺后,可导致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痛、皮肤痛觉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颅内压升高等。幼虫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自1997年浙江温州暴发疫情以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报告病例明显增多。

03

防控措施与效果

面对福寿螺的入侵,各地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包括人工捡螺、铲除卵块和物理阻隔等。在河道、湖岸、水塘等水域发生区,利用早晨和傍晚福寿螺活动高峰时段开展人工捡螺,重点做好繁殖期螺卵的铲除清理。在重发河道下游设置拦截网,在河道泵站进水处设置密集隔离栅栏,防止福寿螺随流水扩散。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见效快,但对水生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使用的杀软体动物药物,但其对水生生物毒性高,且存在潜在的抗药风险。近年来,科研人员正在积极研发新型杀螺药物。例如,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筛选出两个具有良好杀螺活性的化合物,并基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基吡咯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杀螺效果比氯硝柳胺高10倍。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防控方法,包括稻田养鸭、投放青鱼等。在水稻分蘖期至水稻孕穗末期,采取稻田养鸭捕食福寿螺,每亩放养量15~20只,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能实现以鸭除螺。此外,在有条件的河道等水域,可适度投放青鱼等食螺鱼类,降低水体的螺密度。

综合防控效果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研发的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的集成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区福寿螺危害发生率下降80%以上,在水稻田防治效果达100%,在莲藕田、茭白田等水生作物田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7%以上。

0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各地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但福寿螺的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工捕捉劳动力需求大、效果有限;化学防治对环境影响大,易伤害其他水生生物;生物防治受制于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难以全面推广。

未来,福寿螺的防控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1. 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更安全、高效的防控技术
  2. 提高公众意识,鼓励全民参与防控工作
  3. 完善政策支持,建立长期监测和防控机制
  4.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福寿螺的入侵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生态、经济和公共卫生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监测和防控,我们可以减轻福寿螺对农业、公共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多重影响,保护我国宝贵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