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储大白菜:从生活必需到怀旧符号
北方冬储大白菜:从生活必需到怀旧符号
在北方人的记忆里,冬天是从一颗大白菜开始的。
在过去,对很多北方人而言,入冬的标志并不是下雪,而是满载冬储大白菜的卡车。冬天囤大白菜,一度是北方多地居民不可或缺的传统。
1954年,河北满城要庄乡女社员抱着收获的大白菜。
1960年11月拍摄的北京街头运送大白菜的三轮车队。
在老一辈北方人的记忆中,初冬时节,储存大白菜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那时蔬菜种类稀缺,大白菜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易储存的特性,成为了人们冬日餐桌上的“主角”。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这样描写:“华北的大白菜堪称一绝,山东的黄芽白销行江南一带,……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普通人家都是整车地买,留置过冬。”
1979年11月,北京市一处蔬菜供应点的售货员为群众送菜。
每年一到冬天,街上装满大白菜的卡车前总是排起长队,人们有的拉着平板车,有的推着自行车,一买就是上百斤。
1988年11月,北京一名顾客推着买到的一车大白菜。
1988年11月,北京街头一位女士用婴儿车运送白菜。
1988年11月,一名儿童在北京一个冬储菜售卖点帮助大人搬白菜。
1994年10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们在菜站购买冬储大白菜。
2010年10月20日,一位商贩在内蒙古阿尔山伊尔施镇整理大白菜。
千家万户齐出动,忙着挖窖、忙着整理,忙着将一颗颗大白菜码放,仿佛是为漫长冬日储备温暖与希望。
1963年11月,北京二龙路分菜站职工在加工晾晒的大白菜,准备入窖。
老话说,“百菜不如白菜”。一棵大白菜,可以换着法儿地吃:素炒、凉拌、醋溜、清炖、煮汤、做馅、腌制……人们的饭桌因大白菜的加入而变得热闹非凡,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一片片白菜变成了增进人们之间情谊的佳肴,让人在寒冷的冬日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959年10月,山西大同矿区同家梁商店职工家属们腌菜、晒菜,准备过冬。
1962年11月,吉林延边汪清县百草沟人民公社社员在腌制白菜。
1988年11月,北京食客把大白菜作为涮羊肉火锅的配菜。
随着设施农业的推广和物流技术的发展,冬季市场上蔬菜种类丰富多样,曾经的“当家菜”已成为“平常菜”,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2018年12月9日,河北乐亭胡家坨镇一个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大棚内采摘辣椒。
2019年12月6日,河北滦州古马镇小霍庄子村农民在大棚内采收西红柿。
2023年12月9日,消费者在山东枣庄一家超市选购蔬菜。
人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大费周章地储存大白菜,冬储大白菜也逐渐从解决温饱的实际需求转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冬仪式。
2016年10月3日,在吉林长春民丰大街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农(左)在售卖大白菜。
2023年12月20日,河北玉田虹桥镇农民在田间整理冬储大白菜,准备装车外运。
如今的冬日餐桌上,美食丰富多彩,但冬储大白菜独有的味道依旧让人念念不忘。那是几代人记忆深处一整个冬天的回忆。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