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镇远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这句诗般的描述,精准地概括了镇远古城的地形地貌。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誉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舞阳河穿城而过,将古镇分为南北两岸,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宛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八卦图。
镇远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自赐名“镇远州”以来,这里一直是黔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历史上,镇远凭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水运资源,成为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之地。《儒林外史》中就有大量描写镇远的文字,作者吴敬梓将其誉为“歌舞地”,形象地概括了镇远所具有的神韵。
镇远古城的文化特色在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作为水运枢纽,镇远曾是云贵高原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文化。青龙洞古建筑群是这种文化交融的最好见证。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1388年)年的青龙洞,占地21000平方米,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这些建筑依山而建,凌空高峙,错落有致,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之一。
镇远古城的建筑布局也极具特色。古城内的街巷布局被称为“歪门斜道”,这些交叉衔连、互相通达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不息的血脉。古巷幽长深邃,全然没有街上车水马龙的喧嚣。迎着细碎的阳光,满满的古朴印入眼帘,不由自主地让人静下心来,那种心灵上的沉淀慢慢弥散开来。这里的巷子,背靠入云的石屏山,面对幽宁的舞阳河,沿山而建,就势成路,爬坡上坎,拐弯抹角,巷中有巷,巷侧有沟,巷对码头,巷连宅院,幽静但不呆板,刻意江南水乡的秀色却无江南巷道迷宫的困惑,会意山城曲巷的蜿蜒却又创造着闹市取静的奇迹。
舞阳河的自然风光为镇远古城增添了无限魅力。河水碧绿、澄澈、静谧,轻盈流动,灵气十足。河面宽广犹如湖面,两岸绿水青山,瀑布与泉水从山间缝隙喷涌而下,俨然顽皮的精灵跃然山间。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舞阳河的夜景更是迷人,华灯闪烁,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两岸楼台流霓彩,一江灯火照天明。镇远古城成了天上人间,仿佛披上了镭射外衣,异常华丽,充满魅力。
镇远古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每年的端午节,镇远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赛,这是镇远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镇远还是黔中“龙舟之乡”和“龙舟文化发源地”,每年的龙舟赛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参赛者。镇远的“报京三月三”又名“播种节”,是镇远县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丰富的文化活动,镇远古城的美食也值得一试。酸汤鱼以当地特色酸汤烹制的新鲜河鱼,肉质细嫩、汤汁酸辣开胃;豆腐圆子用豆腐包裹猪肉末等馅料制成,外酥里嫩;糯米饭(油糯米)蒸熟的糯米拌入猪油、豆沙、花生粉等配料,香甜软糯;腊肉炒菜选用优质猪肉腌制风干后切片炒制,色泽红亮、风味独特;米豆腐以大米为原料制作,口感细腻爽滑,搭配特制辣椒酱更添风味;社饭将糯米与野葱、腊肉等食材蒸煮而成,寓意丰收和团圆,香气扑鼻。
如今的镇远古城,虽然已不再是政治中心,但它独特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俗风情,依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繁华年代。镇远古城,这座历经2200多年沧桑的古城,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属于它的千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