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耳鸣背后的“心理风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1: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耳鸣背后的“心理风暴”

“耳朵里像是有几十只知了叫个不停”“感觉脑袋一圈全是蜜蜂在飞”“严重的时候无法睡觉,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这是患者们对自己耳鸣感受的描述,难以忍受、长年累月、无法控制是耳鸣患者最真切的体会。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3亿耳鸣患者,平均10人中就有1人被困在“不存在”的噪音里。多位临床专家提到,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趋势。

耳鸣不仅是一种恼人的生理现象,它背后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耳鸣与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期的耳鸣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紧张、害怕甚至抑郁的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加剧耳鸣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了解耳鸣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耳鸣至关重要。

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可能导致患者失眠、焦虑或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需要积极干预。耳鸣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焦虑和抑郁又会进一步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持续不断的耳鸣声在安静环境中更加凸显,引起焦虑情绪。相关研究研究发现,耳鸣患者中高达40%的比例报告了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存在;耳鸣响度也是焦虑、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产生往往是听觉中枢系统和大脑边缘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听觉中枢系统和大脑边缘系统在丘脑、听觉皮层等病变部位的重叠导致耳和焦虑状态成为共病。在其结构方面,大脑边缘系统的伏隔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失去对丘脑的控制,听觉系统的异常信号经丘脑传递到听觉皮层形成耳鸣;在神经递质方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减少或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增多,均导致听力损失后自发放电率增加。

耳鸣和焦虑状态相关性的机制研究目前普遍认同的是神经-生理学模式,此模式通过丘脑-听觉皮层-杏仁核通路将耳鸣和焦虑状态相联系。丘脑作为枢纽,将声音诱发的神经活动(或异常神经活动)一部分经内侧膝状体传递到听觉皮层,另一部分信号通过杏仁核投射到胼胝体下区包括伏隔核腹内侧前额叶皮层,以评估声音的情感内容,启动降噪系统。慢性耳鸣作为异常声音被丘脑-杏仁核通路感知为负面情绪,经过丘脑-听皮层-杏仁核通路的认知加工和证实后,使得杏仁核对负面情绪的感知增强,形成“耳鸣-负性情绪-耳鸣增强”的恶性循环,因此慢性耳鸣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状态。

耳鸣的发生和进展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指出非听觉系统的过度亢进将会诱发相应的精神心理症状 。有研究提出,机体的听觉输入异常时,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可塑性将被激活,导致神经元过度活跃,耳鸣由此产生。

Sullivan及其同事报告称,耳鸣患者一生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78%,目前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60%,这一比例远高于无耳鸣对照组(分别为 21% 和 7%)。同样,Belli 及其同事发现,慢性耳鸣患者的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得分明显较高。据报道,近 50% 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

在机制方面,焦虑状态激活了内耳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一方面过多的皮质醇释放影响了耳蜗内血管纹钾离子的浓度而诱发耳鸣,另一方面应激通过诱导了腹内侧前额叶皮质海马谷氨酸神经递质而改变了听觉传导通路神经元的可塑性。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是耳鸣的诱因,但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焦虑状态的有无成为耳鸣恢复情况的决定因素。耳鸣可以继发焦虑状态和失眠,反过来焦虑状态和失眠同样也可以引起耳鸣,但两者的疗效不同。焦虑和失眠继发的耳鸣,用改善睡眠、焦虑状态的药物后,耳鸣明显改善,甚至可以消失;而耳鸣继发焦虑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患者,其疗效并不理想。

有研究发现,轻度耳鸣者与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而中重度耳鸣者与上述消极情绪呈显著相关性。而治疗后焦虑改善、治疗后抑郁改善与耳鸣的预后独立相关联,即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有利于减轻耳鸣症状及改善预后。抑郁症患者有高达8成患有耳鸣症

耳鸣感知可以因为大脑的可塑性而逐渐适应并忽略,大多数慢性耳鸣患者通常都习惯于此,可以耐受。然而,对于那些无法忍受且感到烦恼的慢性耳鸣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可能有心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边缘系统和交感神经成分不适当的激活。与没有耳鸣或耳鸣“不是大问题”的人相比,那些将耳鸣症状报告为“大问题”或“非常大问题”的人在过去 12 个月内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高出四到六倍。

专家介绍,耳鸣往往还伴随着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会在多个维度影响生活质量。耳鸣患者有较高的心理或躯体障碍发生率,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常见,根据文献资料,33%的耳鸣患者伴随抑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主任医师舒易来提到,耳鸣导致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容易强化耳鸣的存在,加重耳鸣对心理健康甚至躯体健康的危害,负面情绪问题与耳鸣叠加,形成恶性循环。

受访专家表示,耳鸣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部分学者认为通常由外周的听力损失触发,从而导致边缘听觉神经活动下降,中枢听觉系统因为缺乏外界声音输入(或刺激)而做出适应性改变。“听力损失(如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确实可能产生耳鸣。本来声音是双侧进入,倘若只有一侧进入,那么声源定位、降噪功能都会下降,导致大脑中枢信号传导异常,从而产生耳鸣。”李华伟说,“不少患者的耳鸣是由耳聋引起的,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成因一般是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专家解释,导致耳鸣的另一类原因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或疲劳过度,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生活不规律就像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能对听力造成影响。

李华伟表示,耳鸣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世界级难题。“从药物上看,目前全球没有一个是国家批准的、专门用于治疗耳鸣症状的药物,原因在于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另外,如果用药干预中枢机制,可能会对人的正常思维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文献资料也指出,没有药物能显著降低耳鸣程度,加上很多患者对耳鸣没有科学的认识,甚至还有很多误区,导致了干预困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主任医师舒易来提到,耳鸣导致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容易强化耳鸣的存在,加重耳鸣对心理健康甚至躯体健康的危害,负面情绪问题与耳鸣叠加,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科技,
多样化疗法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据了解,耳鸣的常规治疗包括咨询教育、心理治疗和声治疗等。李华伟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常使用的疗法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声治疗也是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段。譬如个性化耳鸣声治疗,主要是根据耳鸣中枢机制,应用对耳鸣频率和响度进行调制的特殊治疗声。”李华伟说,该院研究团队研发的复旦耳鸣RS,覆盖了听力测试、耳鸣诊断、耳鸣咨询等功能。近期,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个性化声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耳鸣症状,包括降低耳鸣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等。

数字化为实现耳鸣声治疗带来了新变革,传统中医疗法也受到不少患者认同。

在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耳鸣耳聋工作室,浙江省级名中医高宏每周二都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床间,手握三寸银针,捻转、提插,一气呵成。躺在诊疗床上的患者郑大伯在接受几次治疗后感慨,“针感很强,耳周每一针下去,我都明显感到酸胀的感觉传到耳道里。”

临床30多年,高宏一直钻研针灸疗法。从起初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再到选定主攻方向为耳鸣耳聋等听障疾病,他自创了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案——导气通络疗法,用小小银针和一剂剂中药,努力让听力障碍患者回归清爽的声音世界。

“耳周施针时酸麻等得气感内传至耳道内,才能达到我们治疗的要求,这就是导气通络疗法的奥妙之处。”高宏解释说,“这也是历代针灸医家强调的 ‘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气速则效速’。”

郑大伯在第三次治疗后,耳鸣就出现好转。郑大伯说起来难掩内心激动:“整整一天,知了叫全停了,几十年来都没觉得这么安静过。”

如果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和成长,不妨了解一下格式塔治疗,或者做做体验。

专家建议,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正在遭受耳鸣的困扰,请务必关注心理健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声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耳鸣症状,打破恶性循环,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