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日,重温他的学习秘籍“默而识之”
孔子诞辰日,重温他的学习秘籍“默而识之”
今天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这位古代教育大师的学习秘籍——“默而识之”,并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重要启示。
“默而识之”的内涵与价值
“默而识之”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所学知识默默铭记于心,通过不断积累与思考来深化理解。
“默”字强调内心的专注与沉潜,意味着学习不应浮于表面,而要在静默中观察、聆听并深刻领会。“识”(zhì)通“志”,意为记忆或领悟,指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整句话表达了一种低调、专注的学习精神,即在沉默中观察、聆听并深刻领会,最终转化为内在的知识与智慧。
钱穆的解读与现代价值
当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对“默而识之”有着深刻的解读。他认为,孔子之学的核心在于“向人而学”,包括学于人和学以成人两重意义。学于人的意义在于“下学上达”,即学于社会人文中的一切现实,而“上达”则是借由“下学”以透达于人类文化的本原。孔子的教与学均落在“人”上,以“成人”为目标。钱穆强调,儒家教育所强调的“为学”,即为“做人”。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为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做人”的过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默而识之”提醒我们摒弃浮躁,以冷静的态度面对知识,注重深度理解和长期积累,而非浅尝辄止或盲目追求表面成果。这种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然而,现代教育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教育竞争异常激烈,对学业成就极其重视,给学生心理带来巨大负担。例如,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1年期间,未满14岁的儿童自杀率出现“显著”增长,增幅逾10%。这直观反映了高度应试教育体系对中国学童心理健康造成的深远影响。
“默而识之”的现代启示
面对这些挑战,“默而识之”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它倡导的是一种深思熟虑、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鼓励我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在积累中实现自我提升。具体而言:
培养深度思考能力: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像孔子一样,学会在静默中观察、聆听并深刻领会,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注重人格修养:钱穆先生强调,儒家教育所强调的“为学”,即为“做人”。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为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他“做人”的过程。因此,教育不应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建立平衡的教育观: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考试机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平衡的教育方式,既要重视学业成就,也要关注学生的福祉。
结语
在孔子诞辰2575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孔子之学的核心在于“向人而学”,以“成人”为目标。在现代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今天,孔子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既注重学业成就也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