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CNN移花接木称中国记者为AI,起底工作室:这是假新闻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2: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CNN移花接木称中国记者为AI,起底工作室:这是假新闻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节目中将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的短视频新闻与深度伪造的美女“带货”视频并列剪辑,污蔑两位记者孟哲和徐潘依如为“AI人”。对此,起底工作室制作视频反击,证明自己是真人。此举引发大量网友支持,评论区反响热烈。CNN的这一行为再次引发了关于其“假新闻”标签的讨论。

01

事件经过

5月22日,CNN在晚7点黄金时段的节目《Erin Burnett OutFront》中,讨论“AI换脸造成侵权”的话题。然而,节目后半段却将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孟哲、徐潘依如的出镜视频与毫不相关的深度伪造的美女“带货”视频并列剪辑到一起,从而得出结论称这会“放大虚假信息”“威胁到民主”。

起底工作室在积极研究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为使新闻产品能更及时地触达更多观众,工作室记者使用AI配音来节省音频录制时间。相关视频在开篇画面右上方都标注了相应文字说明。但需要强调的是,工作室所有的视频脚本,尤其是其中的论据和观点,都完全由记者本人创作。

CNN并没有事先做好调查,也没有联络两位记者进行核实,就将他们和其他网络自媒体AI主播归为一类,这是一种极其偷懒且降智的做法。

02

起底工作室的反击

震惊之余,工作室制作了本期节目正面回击。以下是两位记者本人就此事的表态:

徐潘依如、孟哲
我们和节目里举例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节目中的案例是一方盗用另一方的形象(image)和身份(identity)做造假视频,但我们的声音和形象都是本人,我们主动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这跟歌手唱歌修音或者是拍照用美颜相机其实没有区别。
此外,说我们“扩大虚假信息”也是不对的。我们的短视频作品是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分享观点(share opinions based on facts)。
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移花接木剪辑到一起,这会让观众以为中国日报记者是AI生成的,属于恶意抹黑。

起底工作室给CNN这条新闻的作者威尔·里普利(Will Ripley)发送了一封邮件,礼貌说明了情况,并要求对方更正。五天后,工作室收到了威尔的回信。在威尔的回信中,他把“锅”甩给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声称是研究团队通过技术手段认定工作室两位记者的面孔和声音都由AI生成。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产品是基于真实的记者报道,脚本是由中国日报提供的。这其实和起底工作室公开的内容如出一辙,根本用不上CNN所谓的“研究团队”来调查。

回信自始至终并未提及他自身虚假报道的问题,也未回应起底工作室提出的更正要求。

03

疑点重重的“受访嘉宾”

仔细查看CNN这则移花接木的报道,起底工作室发现了一条更惊人的线索。视频中记者向一位受访嘉宾提出问题:“这是对民主的威胁吗?”这位受访嘉宾回答说:“肯定的。我认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声音。”而奇怪的是,CNN并没有在节目中为这位受访嘉宾标注身份。

经过深入调查,起底工作室发现这位嘉宾名为费利佩·萨尔沃萨二世(Filepe Salvosa Ⅱ),是菲律宾媒体PressOne的编辑,曾撰写大量针对中国南海的稿件。此外,他还是在菲律宾拥有强大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Internews的成员,该组织背后的金主正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CNN的歪曲报道,不只是有意或无意曲解中国日报记者为“AI人”这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舆论战和认知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抹黑行动。此前,起底工作室的TikTok账号也被突然封禁了。

04

起底工作室:真相的捍卫者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从2019年成立至今,推出大量深度调查纪录片,反击外媒的歪曲报道,阐释中国立场,澄清事实真相。在系列纪录片《旧世界与新大路》下集《被歪曲的叙事》中,起底工作室剖析了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认知战。

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吉塞水电站,是“一带一路”重要共建项目。自2015年水电站开始施工以来,一些西方媒体的抨击便不绝于耳。他们大肆渲染该项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验证水电站建设的真实成效,起底工作室团队前往这座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一探究竟。

马里亚诺·穆索是吉赛水电站项目公共关系经理。在交流中,他谈到大坝的设计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我们对原项目进行了重要调整。大坝的高度降低了,避免对上游阿根廷湖产生影响,这是一个环保解决方案,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

此外,水电站的建设还将为阿根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吉塞水电站建成后将缓解困扰阿根廷几十年的能源短缺问题,每年可以节省高达11亿美元的进口燃油。

阿根廷原外交、国际贸易和宗教事务部多边与双边经济谈判副国务秘书拉米罗·奥尔多基在采访中介绍:“在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问题上,我们非常被动、花费巨大。不过在将来,依托于圣克鲁斯河吉赛水电站这样的重大项目,我们的能源产量有望创下新高。同时我们期望明年能够向别国出口能源。”

起底工作室记者在埃尔卡拉法特街上与当地人交谈,发现他们对中国都有着不错的印象。马里奥·卡马戈是当地居民,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与中国同事打交道,他说:“非常好。与他们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实地亲眼所见、专家学者的细致分析和当地民众的切身感受证实了某些西方媒体的报道的确是无稽之谈。吉塞水电站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至于西方媒体为何会歪曲事实,阿根廷国家科技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校长塞巴斯蒂安·普伊格一语道破:“在我看来,中国今天是西方帝国的制衡力量。这催生了一系列谣言和虚假宣传运动,这就解释了所有正在发生的一切。”

05

CNN的虚假报道手法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CNN在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 移花接木的新闻剪辑:将无关内容恶意拼接,制造虚假关联
  2. 缺乏事实核查:没有事先调查核实,也没有联系当事人确认
  3. 使用可疑的受访嘉宾:选择背景存疑的嘉宾,并刻意隐瞒其身份
  4. 双重标准:对其他国家的媒体使用AI技术进行无端指责,而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06

国际媒体公信力的考验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对国际媒体公信力的质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新闻真伪成为每个读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作为全球知名的新闻机构,CNN本应成为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的典范,但此类事件的发生无疑削弱了其公信力。

07

事件的后续影响

起底工作室的反击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网友对CNN的不实报道表示失望,对起底工作室的回应表示支持。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媒体之间的交锋,更是对新闻职业道德和媒体公信力的一次重要考验。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辨别新闻真伪、保持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作为媒体机构,更应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事实为依据,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同时,这也为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信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