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汾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科技助力防灾减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5: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汾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科技助力防灾减灾

2025年1月10日20时31分,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发生4.1级地震。虽然这次地震震级较低,未造成严重破坏,但地震发生前电视和手机发出的预警,却让许多人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感。地震预警系统在这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01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会产生两种体波:一种是P波(压缩波),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另一种是S波(剪切波),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S波振动幅值更大,携带的能量是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其水平向剪切作用是造成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利用P波和S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在地震发生后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甚至P波到达前若干秒,以警报的形式告知地震动的可能大小或潜在破坏。公众可获取紧急逃生避险时间,而高铁、危化企业、医院手术室等则可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

02

临汾地震中的预警表现

在临汾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出了预警信号。据当地居民描述,地震前电视和手机都发出了预警,随后才感到晃动。一位高中的学生表示震感明显,学校组织学生疏散至操场并提前放学。此外,部分居民前往加油站,现场秩序良好。

地震预警系统的成功预警,得益于其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网、低时延的通信网络、高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多渠道的紧急信息发布系统和有效的紧急避险及紧急处置措施。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

03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2018年正式启动,拟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及西藏拉萨等重点区形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按照“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四川、云南、河北等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先试”省份,目前已打通了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接收的地震预警系统全链条,四川等部分地区已开始试验性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当前,用于尽早捕捉地震波信号的一张实时地震监测大网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核心处理软件经过多年的试运行已趋于成熟,位于北京的国家数据处理中心和全国各省级处理中心建设正在有序进行,统筹利用广电媒体、手机服务、应急广播和专用终端等手段和渠道的紧急地震信息网络正在全面覆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信息发布机制正在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健全。

04

地震预警系统的未来展望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在临汾地震中表现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和局限性。例如,全自动实时系统存在误报和漏报的风险,对处理中“快”和“准”的矛盾会导致超发布区和漏发布区。此外,地震预警的高时效要求也带来了技术挑战,需要在监测、传输、处理、发布、接收等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实时、协调、可靠运行。

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监测台网密度的提高、处理技术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可以预期,丰富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产品将在减轻地震灾害、保障地震安全、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