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科学防控刻不容缓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科学防控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更是高达80.5%。近视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因此,科学防控近视,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刻不容缓。
近视防控的核心要点
充足的远视储备是近视防控的“本钱”
儿童出生时眼球较小,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这种远视度数被称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储备量会慢慢减少。如果远视储备量过早消耗殆尽,孩子就容易发展成近视。因此,保护远视储备量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控制眼轴异常增长是近视防控的“根本”
眼轴长度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眼轴长度约为24毫米。如果眼轴过长,远处物体的成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近视。研究表明,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可能增加200-300度。因此,控制眼轴异常增长是延缓近视发展的核心。
预防眼底病变是近视防控的“目的”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眼底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黄斑萎缩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因此,预防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避免眼底病变,是近视防控的最终目标。
科学防控方法
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户外光线能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增长。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如球类运动、跑步等。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建议每次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之后应休息5-10分钟,远眺或闭目养神。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书本与眼睛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用眼。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因素。建议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长不超过1.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使用时保持适当距离,屏幕亮度适中,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定期视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中小学生每3-6个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矫正措施。
合理膳食与充足睡眠
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对视力健康至关重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鸡蛋等,有助于保护视力。小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睡眠,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常见误区警示
近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虽然近视手术可以矫正视力,但并不能根治近视。手术后仍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的风险依然存在。
谨慎选择矫正产品
角膜塑形镜、功能性框架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等产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切勿盲目跟风,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控方案。
警惕虚假宣传
市场上一些视力矫正机构宣称可以“治愈”近视,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家长应保持理性,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成功案例分享
重庆市长寿区桃源小学的《守护“睛”彩世界,点亮“瞳”年未来》项目,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和系统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了学生近视率的增长,为其他学校和家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