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在日本惹祸,中医怎么看?
红曲在日本惹祸,中医怎么看?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引发严重健康问题,截至3月28日,已导致5人死亡、114人住院,另有约680人入院就诊或准备就诊。这一事件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全球对红曲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红曲的主要成分与功效
红曲是一种由红曲霉菌发酵稻米制成的传统中药,具有降血脂、控制血糖、调节血压、抗氧化、健脾消食等多重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红曲色素,能够改善人体的脂类和糖类代谢,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此外,红曲色素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安全性隐患:桔青霉素与生物胺
尽管红曲具有诸多保健功效,但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此次小林制药事件中,检测到的软毛青霉酸是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具有肾毒性。而红曲中可能存在的另一种危险物质是桔青霉素(桔霉素),这是一种具有较强肾毒性的真菌毒素,可导致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肾功能损伤症状。此外,红曲发酵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组胺、酪胺等有害生物胺,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中日监管差异:备案制 vs 注册制
此次事件暴露出日本“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安全隐患。该制度下,生产商只需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内阁府下属的消费者厅提交科学依据进行备案,无需政府部门审批许可。这种相对宽松的监管机制可能导致安全性检验存在疏忽。
相比之下,中国对红曲产品的监管更为严格。我国食品国家标准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红曲食品中的桔霉素含量必须≤0.05mg/kg。同时,我国对红曲中桔霉素等有害成分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和管理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中医视角: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中医专家指出,红曲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表示,红曲产品具有降压降脂、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的功效,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肝脏造成副作用。具体来说:
- 药物相互作用: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需谨慎使用。
- 摄入量控制:过量可能导致肝损伤,建议按推荐剂量服用。
-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无瘀血积滞者应避免使用。
-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若出现应及时就医。
结论与建议
红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然保健品,在心血管保健方面表现出色。然而,此次日本小林制药事件再次敲响了保健品安全警钟。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红曲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
- 仔细阅读产品成分和使用说明,遵循推荐剂量。
-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特殊人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红曲产品的安全性与使用方法密切相关。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红曲可以为健康带来积极影响。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理性对待、谨慎使用是享受红曲保健功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