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冰灯到花市:中国各地特色春节习俗全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2: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冰灯到花市:中国各地特色春节习俗全览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具特色,却又共同凝聚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辞旧迎新、迎禧接福的美好愿望。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春节习俗,感受这份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

东北篇:红红火火过大年

在东北,人们会穿上红色的内衣内裤,说是为了“驱邪避祟”,预示着来年有好运。此外,在包饺子的时候,里面放上一枚硬币,谁吃到了带有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会走好运。

除了北方人常见的贴福字、包饺子之外,东北还有冰灯游园、冰雪雕艺术展等冬季特有的民俗活动。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一个充满魔幻与浪漫的冰雪主题公园,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参观。

北京篇:庙会里的京味儿

老北京过年颇有特色的习俗就是庙会。逛庙会是北京人欢度春节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时,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在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起大红灯笼,灯火辉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山东篇:招财进宝的饺子宴

山东,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春节的头一顿饭必须吃饺子。

煮饺子使用的柴火是芝麻秸,它预示着新的一年,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好。

江浙沪篇:从祭灶到拜年

在江浙沪地区,过年的时候,人们一般会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地去给长辈拜年,祝福他们身体健康,这与各地习俗差不多。

江浙沪地区在腊月二十四迎来了祭灶日,自这一天起,上海人便以“送灶”为起点,正式拉开春节准备和庆祝活动的序幕。在上海,大家还会放风筝、逛城隍庙等。

在江苏,大年初一的早晨,家中的年轻一辈要给长辈行跪拜礼,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对新年的祝福,然后再领压岁钱。

湖北篇:舞龙舞狮迎新春

湖北舞龙舞狮活动充满着欢乐的地方特色和节日气氛,五彩斑斓的龙狮在街头巷尾舞动,矫健有力的身姿传递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希望借此驱邪避凶,祈求吉祥如意。

湖北年糕富含深厚的民俗寓意和生活情感,每个家庭亲手制作的糯米年糕,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甜蜜美满。

广西篇:壮族歌墟里的新春

在广西壮族地区,在春节期间,通常会举行“歌墟”或抢花炮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壮族民歌中独具特色的就是对歌这一演唱形式,这种对歌活动被称为“歌墟”。

广东篇:广式糕点与花街

广式糕点非常出名。许多家庭经常采购蛋散、油角、煎堆、炒米饼等糕点。在广州,除夕吃过年夜饭之后,一家大小就开始开心快乐地出门逛花街。

福建篇:木偶戏里的年味

福建木偶戏、香港花车巡游、澳门烟花汇演等都是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春节庆祝活动。古老泉州的非遗提线木偶戏,民间俗称布袋戏,历史悠久,自明清至今,经久不息。

河南篇:大馍里的祝福

河南人喜欢炸油馍、吃烩面。过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大馍。大馍的制作过程需要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搓成圆形,其大小约为平常馒头的三倍。

此外,还要在馍的顶部精心制作两片叶子,并巧妙地用红枣进行点缀。

重庆篇:汤圆里的美好寓意

在重庆,春节期间,腊梅花在大街小巷中盛开,香气四溢。谈及年夜饭,重庆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便是汤圆。吃汤圆的数量也承载着深意,正在求学的人通常会吃三粒,象征着“三步登科”,寓意学业进步,步步高升;而上班族则一般会吃四粒,寓意四季平安,事业顺利。

陕西山西篇:锣鼓喧天迎新春

在陕西,人们会敲锣打鼓迎接新年,还有舞龙舞狮的传统表演。腊月23祭灶神,祈福来年五谷丰登。

在山西和陕西等地,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蒸制形态各异的花馍、悬挂门神、打醋坛以及点燃旺火等。花馍的形态多样,有的被巧妙地塑造成动物形象,寓意着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而点燃旺火则象征着红红火火、繁荣兴旺,同时也具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甘肃篇:社火表演里的喜庆

在甘肃兰州榆中农村地区,过年期间,人们一起观看热闹欢腾的社火表演,大家以这种喜庆的方式,热烈庆祝着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村里的妇女们穿上英姿飒爽的装束,背起雄壮的太平鼓,随着鼓点的响起,她们变换着队形,时而呈现“三羊开泰”的吉祥景象,时而模拟“黄河激浪”的磅礴气势。

西藏篇:经幡里的祈愿

拉萨的藏族居民,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便会开始在自家的房顶上高高挂起崭新的经幡。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虔诚地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愿神明的庇佑和自然的恩赐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