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乙胺丁醇片:结核病患者的福音?
盐酸乙胺丁醇片:结核病患者的福音?
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达1080万,发病率为134/10万。在所有新发患者中,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66.2万例(6.1%),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40万例(3.7%)。更令人担忧的是,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较2022年略有增加,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在2010-2020年期间为下降趋势,年均递降率约为2%,但2023年发病率则较2020年上升了4.6%。
中国作为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23年,中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2022年74.8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略低于2022年(53/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中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6.8%,低于印度(26%)和印度尼西亚(10%)。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估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患者为2.9万(占全球的7.3%),居全球第4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盐酸乙胺丁醇片作为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其作用和应用备受关注。盐酸乙胺丁醇片是一种抑菌性抗结核药物,可渗入分枝杆菌体内干扰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但只对生长繁殖期的分枝杆菌有效。它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常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盐酸乙胺丁醇片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75%~80%,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除脑脊液外)。红细胞内药浓度与血浆浓度相等或为其2倍并可持续24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15%的给药量代谢成为无活性代谢物。半衰期(t1/2)为3~4小时,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8小时。
然而,盐酸乙胺丁醇片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视力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等视神经炎症状,以及畏寒、关节肿痛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和血清尿酸测定。此外,痛风、视神经炎、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权衡利弊,13岁以下儿童尚缺乏临床资料,老年人需按肾功能调整用量。
在耐药性结核病治疗方面,盐酸乙胺丁醇片发挥着重要作用。耐多药结核病对一线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需要使用二线药物治疗,疗程更长且毒性更大。2022年,全球只有约五分之二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获得治疗。在中国,每年新发耐药结核病2.9万例,防治任务艰巨。盐酸乙胺丁醇片作为二线抗结核药,可用于经其他抗结核药治疗无效的病例,常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近年来,盐酸乙胺丁醇片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治疗中也展现出重要价值。NTM感染与结核病症状相似,容易误诊。研究显示,NTM感染在偏瘦女性中多发,表现为慢性咳嗽、胸痛、胸闷等症状。NTM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结果,避免过度依赖NGS结果。盐酸乙胺丁醇片在NTM肺病治疗中应用较多,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面对结核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包含国家疾控局在内的九部门共同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为我国结核病防控描绘了新版路线图。《规划》从优化服务体系、强化主动筛查、规范治疗管理、加强预防措施、强化政策帮扶、强化社会动员等六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从“防、治、管”全流程对防治工作提出要求。《规划》提出,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优先选择标准化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此外,《规划》还要求重点地区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
专家指出,系统性结核病筛查对应对病例延迟诊断、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减少结核病传播都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和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暴露于硅尘的矿工、监狱犯人等四类群体要接受系统性结核病筛查。此外,从国际实践来看,系统性筛查与预防性治疗“双管齐下”,对于结核病防控的效果非常显著。
结核病防控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盐酸乙胺丁醇片在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下,将继续为结核病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我们也期待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结核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宏伟愿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