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来了,你准备好迎接最长黑夜了吗?
冬至来了,你准备好迎接最长黑夜了吗?
2024年冬至将于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到来,这一天,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最长的夜。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天文节点,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
冬至: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冬至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标志着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将逐渐北移,白昼慢慢变长,万物开始孕育新的生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被视为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古人认为,冬至是“一阳生”的开始,阳气从这一天起逐渐回升,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正在临近。
南北方的冬至餐桌
冬至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冬至饺子”和“冬至汤圆”了。
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这一传统源于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寓意着驱寒保暖。北方的饺子种类繁多,从经典的猪肉白菜馅到创新的马蹄玉米馅,每一种都凝聚着家的味道。
南方人则更偏爱汤圆。一颗颗圆滚滚的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圆满,软糯的外皮包裹着香甜的馅料,每一口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一些创意汤圆如“柿柿如意”汤圆也深受年轻人喜爱,不仅寓意吉祥,还兼具颜值与美味。
冬至大如年
在中国古代,冬至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春节,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欢聚一堂,共庆佳节。在周朝,冬至是新年的开始;汉代则将其定为“冬节”,官府会放假庆祝;唐宋时期,冬至与岁首并重,是祭天祀祖的重要日子。
暖冬里的冬至
2024年是史上最“暖”的一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0.9℃,较常年同期偏高1℃。这意味着,在这个冬至,我们或许可以享受到一个不太寒冷的夜晚。不妨趁着这个难得的暖冬,和家人一起走出家门,感受冬日的暖阳,或者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一份活力。
一份特别的冬至礼物
为了让这个冬至更有意义,不妨亲手为家人制作一顿冬至美食。无论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汤圆,都是传递爱意的最佳载体。
饺子的做法:
- 准备两份面团,一份用菠菜汁揉成绿色,另一份用清水揉成白色
- 肉馅中加入葱姜等调料腌制,再加入切碎的白菜
- 将白色面团搓成长条,用绿色面团包裹,切成小剂子擀皮
- 包成白菜形状的饺子,煮熟即可
汤圆的做法:
- 糯米粉加开水揉成团,可加入果蔬粉调色
- 红豆沙提前蒸熟,分成小剂子
- 用面团包入豆沙馅,搓圆
- 放入蒸锅蒸10分钟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种家的温暖。在这个最长的夜里,让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或汤圆,感受那份最纯朴的幸福。愿这份温暖驱散冬日的寒冷,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