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院士揭秘:蒲公英橡胶打造环保轮胎
张立群院士揭秘:蒲公英橡胶打造环保轮胎
在全球范围内,轮胎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挑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废旧轮胎的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据统计,2022年全球轮胎回收市场规模已达12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8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4%。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生物基材料,其中,蒲公英橡胶因其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带领科研团队,在生物基橡胶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早在2003年,张立群院士就开始了生物基橡胶的研究。他指出,传统的橡胶生产依赖于化石资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相比之下,生物基橡胶,尤其是蒲公英橡胶,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蒲公英橡胶是一种从蒲公英根部提取的天然橡胶。与传统的橡胶树相比,蒲公英橡胶具有多个显著优势。首先,蒲公英的生长周期短,仅需几个月就能收获,而橡胶树则需要长达7年的时间才能开始产胶。其次,蒲公英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即使在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也能生长良好。更重要的是,蒲公英橡胶的品质优良,过敏源含量极低,工业开发价值与巴西橡胶相当。
在轮胎制造中,蒲公英橡胶的应用前景广阔。研究表明,使用蒲公英橡胶制造的轮胎不仅保持了传统轮胎的性能,还在环保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Bio-IBR)是一种由衣康酸酯与丁二烯共聚得到的新型橡胶材料,每生产1吨这种橡胶可减少约1.4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生物基橡胶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污染也显著低于传统轮胎。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推动,环保轮胎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中国废轮胎回收量达到750万吨,同比增长11.1%,市场规模为104.80亿元,同比增长13.95%。预计到2024年,中国废旧轮胎产生量将超过3.3亿条,折合重量超过1000万吨。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环保轮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尽管生物基橡胶轮胎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等,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实现,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蒲公英橡胶为代表的生物基材料将在轮胎制造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