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药物依赖,中医助眠更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8: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药物依赖,中医助眠更安全

失眠,这个困扰着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让许多人不得不求助于各种助眠药物。在众多非处方助眠药物中,褪黑素和抗组胺药是最常见的选择。然而,这些药物真的安全可靠吗?长期使用会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01

褪黑素:短期有效,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褪黑素,这种被誉为“失眠神药”的物质,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它是一种由人体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主要通过调节生物钟来帮助改善睡眠。研究表明,短期服用小剂量褪黑素对身体影响不大,与一些处方药物相比,副作用较小。然而,长期服用褪黑素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

研究显示,长期过量服用褪黑素可能会对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产生影响,从而引起睡眠功能混乱。同时,过多服用褪黑素容易造成精神状态不佳、困倦欲睡。此外,褪黑素的服用也存在诸多禁忌:

  • 不适用人群: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等
  • 禁忌搭配:含咖啡因的饮品或食品(如咖啡、茶、巧克力)、酒精
  • 服用时间:建议在睡前30分钟左右服用
02

抗组胺药:依赖性高,副作用多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多西拉敏等,常被用作非处方助眠药。它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效果,帮助人们入睡。然而,这类药物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和耐受性问题。

研究发现,服用抗组胺药会迅速产生耐受性,即服用越频繁,效果越差。同时,它们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包括白天嗜睡、头晕、口腔干燥、耳鸣、恶心、腹痛、平衡和协调动作问题等。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还可能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

03

中医助眠:整体调理,安全有效

与西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相比,中医助眠方法则显得温和而有效。中医认为失眠是体内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因此治疗失眠需要从整体上调理身体。

中药治疗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例如,心火旺盛型失眠可使用黄连、龙胆草等清热泻火的药物;肝郁脾虚型失眠则适合使用柴胡、白术等疏肝健脾的药物。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门穴、太冲穴、涌泉穴等,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失眠症状。针灸治疗失眠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生活方式调整

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改善失眠的重要性。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注重饮食的清淡与营养均衡,都是行之有效的调理之道。

04

公众认知:警惕药物依赖,重视中医调理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非处方助眠药物的过度依赖现象。据统计,台湾地区2021年安眠药用量突破10亿颗,相当于每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药。这种过度依赖不仅带来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还可能掩盖了失眠背后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

因此,专家建议,在使用任何助眠药物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同时,应重视中医调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少咖啡因摄入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与中医调理相结合,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虽然非处方助眠药物如褪黑素和抗组胺药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睡眠,但长期使用存在依赖性和副作用风险。相比之下,中医助眠方法更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通过中药、针灸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从根本上改善睡眠质量,是更安全、更可持续的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