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创新“五个三”工作法,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
某地创新“五个三”工作法,基层党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摆在村支部书记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某地村支部书记分享了一套“五个三”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五个三”工作法:基层党建的新突破
“五个三”工作法,即三强化、三创新、三提升和三融合。这一创新工作思路,通过系统性的措施和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强化:筑牢基层党建的根基
强化政治建设是首要任务。通过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例如,某地将“党建引领”行动与县委“三大战略”并肩推进,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前往乡村前线督导调研,确保党建工作稳步推进。
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支撑。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提升支部战斗力。同时,注重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某地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关键任务部署、关键环节协调,为党支部书记引领党建项目精准导航、制定策略、明晰路径。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和公信力。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创新:激发基层党建的活力
创新工作机制是提升党建效能的关键。探索建立“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双轮驱动、互促共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重大项目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活动形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活动平台。例如,某地推行“网格化+党建”服务模式,将城区细分为多个网格,构建“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辅助网格员”的立体网格团队,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推行“网格化+党建”服务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引导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
三提升:增强基层党建的实力
提升党员素质是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通过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例如,针对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后备力量实践经验不足等挑战,某地将“完善村级干部闭环培养体系”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项目,锻造一支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村级干部队伍。
提升组织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
三融合:拓展基层党建的广度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之中,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在业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与文化紧密融合,注重将党建文化融入单位文化中,通过举办党建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讲座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和党性修养。
党建与群众工作有效融合,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将党建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实践案例:从理论到实效
某地通过实施“五个三”工作法,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网格化管理方面,整合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治理力量深入网格一线,出台《党员队伍下沉社区工作新方案》,有效解决了居民关切问题,如私搭乱建、消防通道占用、飞线充电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导师引领行动,构建“导师引领”体系,从乡镇领导、杰出支书、致富能手中精选多名导师,将课堂移至项目现场、田间地头、工作一线,“手把手”传授方法、“面对面”分享经验,有效提升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个三”工作法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还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一创新工作思路,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