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事故责任认定:厂家、物业、车主各担其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41: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事故责任认定:厂家、物业、车主各担其责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归属成为焦点。根据法律规定,充电桩事故责任涉及生产厂家、安装者、物业公司和车主等多个主体。若事故因充电桩产品质量缺陷引起,生产厂家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安装者未按规范操作也将承担责任;物业公司若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亦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而车主如有违规操作,同样难逃其咎。明晰各方责任,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01

案例回顾:小区充电车棚着火,烧毁电动车,损失谁来赔?

今年2月的一天深夜,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一小区的张女士发现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着火,赶紧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大约10分钟后,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将火扑灭,但停放在车棚东侧的电动自行车无一幸免,烧得只剩焦黑的车架子。“我粗略算了一下,被烧毁的电动自行车得有十几二十辆。”张女士说。

一些居民对充电车棚的管理方式有些不满:“着了这么大火,物业没有及时反应,值班的保安还是被居民叫醒的,到了现场也只站在一旁看着。如果物业及时报警或者现场有消防设施,火势不至于蔓延这么大。”事后,物业公司与被烧毁的电动自行车车主签订了《一次性补偿金领取协议》。“物业答应20个工作日后赔付,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找物业催了三四次,但还是没有结果。”张女士说。

5月23日,记者来到这个小区,看到着火的充电车棚已经重新修建,并安装了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对于责任的划分,物业公司负责赔偿事宜的工作人员表示,检测报告指明电动自行车是因热失控起火的,所以协议承诺赔偿车主的“补偿金”,由物业公司出大部分,充电桩企业出一部分。但充电桩企业的钱一直拖着没到账,才迟迟没给车主们打款。

02

起火原因复杂,责任主体各不同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表示,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电池质量问题,也可能是充电设备和线路老化问题,还有可能是过度充电导致。

如果电动自行车着火是电池等自身质量缺陷导致的,车主先行赔付后,可以找生产厂家追偿,由生产厂家承担最终责任。

如果电动自行车着火是因为充电桩设备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的,车主先行赔付后,可找充电桩企业追偿,由充电桩企业承担最终责任。

如果车主购买了自燃损失保险,发生车辆自燃后,保险公司会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电动自行车着火殃及其他车辆的,一般可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赔偿;但如果物业公司存在过错,导致损失扩大,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按照规定,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后自动断电功能。对于扩大的损失,物业到底有无过错等,需要由消防部门作出专业鉴定后进行责任划分。

03

室内违规充电,严重的追究刑责

彭律师表示,在室外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责任划分比较复杂,但在室内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责任就非常明确了。在室内违规充电一旦引发火灾,责任人不仅要面临赔偿、罚款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拘留、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相应后果。

卧室里充电突然爆炸导致两死一伤,车主构成失火罪获刑四年零六个月;电池发热想拿出去降温,电梯里燃爆导致当事人90%烧伤,销售方最终担责70%赔偿100余万元……电动自行车的电池拿到家里充电有多危险?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看到,各地此类情况时有发生,以“电动自行车”“起火”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裁判文书有上千份。记者梳理其中百余份发现,大部分发生火灾均是在家里充电时发生,而因为违规停放、充电车主均需要担责。

2023年9月份,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经过审理,也认定了具体的事实经过。2023年4月6日22时许,被告人周某在北京市某区某号家中,在北侧卧室桌上给其绿能牌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锂电池进行充电,4月7日4时许,充电中的电池突然爆炸引发火灾,火势产生大量浓烟,灭火后由消防人员从周某家中和楼道内救援出被害人郭某(女,殁年88岁)、黄某(女,殁年52岁)、陈某。其中被害人郭某和黄某经抢救无效已于当日死亡,被害人陈某经诊断为吸入性损伤(重度)、全身多处烧伤、一氧化碳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等。

经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火灾事故认定,本次事故起火原因系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过程中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被告人周某案发后主动求助他人报火警,并在现场被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十中队民警传唤到案,到案以后如实供述上述事实。

根据上述事实及证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某法律及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过失引发火灾造成二人死亡、一人受伤,其行为已构成失火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周某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取得被害人郭某法定代理人谅解,对其予以从轻处罚,故判决:被告人周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同时,梳理裁判文书网发现,有一些电池起火的原因在于电池的质量有缺陷,除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外,还会造成高额的财产损失。这种情况下,电池的生产商以及销售方,如果无法证明自己的质量没问题,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最终赔付的金额也非常高。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经过法院审理认定,2021年10月8日1时36分许,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晓南二街39号南侧货梯内发生火灾,火灾烧毁烧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过火面积约1平方米,造成陈某一人受伤。

后据调查核实,家里有三辆电动自行车,大概4块电池,当天陈某是拎着电池去门口降温,有和其妻子说电池发热了。陈某右手拎着一银色外壳的电池进入电梯,约10秒后电池冒烟然后电池爆燃,火光瞬间铺满整个轿厢。

2021年10月8日1时50分49秒,四名男子用灭火器对南侧货梯内部实施处置,1时51分55秒,两名男子将伤者拉出电梯轿厢。本次事故发生当天,陈某被送往医院治疗。出院诊断为全身多处火焰烧伤90%;重度吸入性损伤;急性肾损伤;左眼烧伤等。2021年11月3日,陈某在家中死亡,死亡原因急性心梗。

消防部门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显示:起火原因系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所致。事发以后,死者的家属将生产厂商以及销售者均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的规定,本次火灾事故起火原因系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热失控所致,故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涉案的电池是由谁生产或销售。最终,法院经过审理查实为张某为销售方。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的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进货检验制度。本案中,张某销售的电动车虽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者的信息等,但是其销售的电池与产品合格证中的电池型号不一致,可见其并未依法依规建立进货检验制度。张某的举证不足以证明其销售的涉案锂电池符合质量标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另,据涉案电动自行车所附的使用说明中使用安全特别提示记载,电动自行车不要在居住建筑内充电和停放,充电时应当远离可燃物,充电时间不宜过长。陈某违反使用说明将电池带回家中充电,在发现电池发热后并未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而是将电池带入电梯轿厢这种封闭的环境,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根据本案实际情况,一审法院酌定张某对本次事故承担70%的责任,陈某承担30%的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销售方张某需要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100余万元。

同时,记者发现不少小区配备了可以充电的停车棚,也会发生燃烧的事故。但是,如果不提供这些基础设施,出现燃烧事故,物业也要承担相应责任。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经过审理认定,2019年6月17日,石某某从网上购买一辆希洛普电动滑板车,该滑板车生产者为永康市蓝卡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销售者为德步公司。

石某某购买电动滑板车后用于代步一直使用,平时将电动滑板车拎回房屋充电。2020年12月28日,石某某以为电动滑板车的保护板坏了与德步公司的淘宝客服联系。石某某称“购买电动滑板车使用七、八个月后,因为电动滑板车线路问题出现顿挫感,我就打开电池盖发现与电池接口处的线路接触不良,像是没有插紧,晃动了几下发现能够正常使用。他使用了半年左右再次出现上述问题,又重新打开电池盖晃动插紧,又可以正常使用。

2021年6月2日2时30分,石某某的房间发生火灾。火灾主要烧损房屋装修、物品、电器、电梯及消防设施,造成楼上邻居在内的四人受伤、四户房屋受损。消防部门出具了《火灾事故认定书》:起火原因为折叠电动滑板车锂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相关部门出具了《技术鉴定报告》:送检锂电池电池箱上盖部分缺失,边缘向上卷曲,内部电池呈现热失控状态。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生产方没有提供涉案电动滑板车不存在缺陷的证明,认定涉案电动滑板车存在质量缺陷,应当承担60%责任。而石某某作为电动车使用人,在给电动车充电时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一直拎回租住房屋充电,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应当承担40%责任。

04

明晰各方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充电桩事故责任认定中,各方主体的责任边界:

  1. 生产厂家:如果事故因产品质量缺陷引起,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如案例二中,销售方因无法证明电池质量合格,最终承担70%的赔偿责任。

  2. 安装者:未按规范操作导致事故的,需承担相应责任。如案例一中,充电桩企业因设备问题需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3. 物业公司: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如缺乏消防设施、未及时报警等,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案例一中,物业公司在火灾发生后反应迟缓,最终承担大部分赔偿责任。

  4. 车主:如有违规操作,如室内充电、过度充电等,需承担相应责任。案例一和案例三中,车主因违规充电分别承担了部分责任。

明晰各方责任,不仅有助于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更重要的是推动各方主体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应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对于安装者,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对于物业公司,应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和管理;对于车主,应遵守安全使用规定,不违规充电,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充电桩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