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新富人群财富指数微降,投资参与度提升
最新报告显示:新富人群财富指数微降,投资参与度提升
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新富人群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投资行为和财富观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财富健康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财富效应的认知和利用。
新富人群的崛起
新富人群,这个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日益重要的群体,通常指的是年收入在12.5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这一群体的财富健康指数虽然从上一年的70.78分小幅下降至70.51分,但其投资参与水平却有一定提升,从上一年的78.95分上升至79.72分。
财富效应下的消费新趋势
财富效应,即居民资产增值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新富人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数据显示,国内居民消费支出与资产规模走势大致同步。以2015年为例,尽管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回落了1.4个百分点,但消费倾向同比增量却回升了0.2个百分点。这一现象背后,是资产增值对居民消费的显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房市的财富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股市财富效应形成了替代。2016年以来,居民住房规模逐年提升,而持股市值却有缩减。具体来看,2016-2019年居民住房规模占比增长1.4%,股票规模占比则回落0.4%。这种替代效应在消费倾向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房价上涨时,低收入地区的消费倾向与房价变化同向,而高收入地区则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房市而非消费。
投资行为:短期化与择时倾向
面对市场波动,新富人群的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化和择时倾向。高达71.5%的受访者公募基金持仓时间在一年之内,有39.5%持仓时间不超过6个月,所有样本的平均持仓时间仅为1.14年。在短期视角的驱动下,新富人群也难以规避“追涨杀跌”的行为——63.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获得浮盈后加仓,43.6%会在亏损时“割肉”离场。
这种投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财富健康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财富效应的认知和利用。例如,在股市上涨期间,文娱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较平均商品零售同比高8.8个百分点。而在房市财富效应占主导的2016年,家具零售增速超过规上商品零售同比4.6个百分点。
家庭债务与养老规划的双重挑战
新富人群对家庭债务问题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尤其是在月收入1.5-3万元和3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其中,22.4%的高收入新富人群将负债作为评估当前财务状况时的首要关注点之一,较去年上升8.6个百分点,创调研以来的新高。
与此同时,新富人群在养老规划方面表现更为积极,拥有养老规划的受访者比例较去年上涨了6.4个百分点,达到47.4%。然而,养老意识的提升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养老规划的比例最高,为58.3%,但新富人群为自己设定的实现养老目标所需时间已连续五年缩短,今年平均为8.99年,远低于行业普遍认知。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面对新富人群在财富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金融教育:数据显示,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优化居民对特定金融活动的参与度和科学认知。例如,金融素养较高的群体更倾向于通过商业年金、长期投资基金等多元化的渠道补充养老所需。
优化投资环境:股市“慢牛”更易形成可持续的财富效应。个人持股收益每增长1%,在“慢牛”时期平均增长0.9%,而在“疯牛”时期仅增长0.6%。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稳定中低收入地区的房价有利于提振消费倾向,但仅稳定高收入地区房价对消费影响并不明显,反而对低收入地区产生虹吸效应。
展望未来,随着新富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金融教育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群体将在消费和投资领域展现出更加理性和成熟的一面。这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财富健康,更将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