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恶病质治疗新思路:中医调理脾胃配合西医治疗
癌症恶病质治疗新思路:中医调理脾胃配合西医治疗
在台湾,癌症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中西医整合照顾。不同治疗方法可以取长补短,营养摄取是抗癌治疗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治疗过程中,最棘手的情况之一就是癌症恶病质。
癌症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疲劳等症状。根据临床观察,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可以分为三大类:
- 因食欲下降导致的消瘦,常见于胃癌、胰腺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
- 因进食受限导致的消瘦,常见于头颈部肿瘤如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喉癌患者
- 其他类型的癌症,如肺癌、血液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癌症恶病质的中医理论基础
癌症恶病质的关键脏腑在脾胃,疾病晚期需明辨不同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传统中医认为,癌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本虚标实的生理特征。肿瘤引起的特殊体质表现为癌毒,无论是肿瘤引发的生理反应,还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造成的细胞损伤,都会产生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这些都会损伤脾胃系统,导致气血虚弱。
- 胃的功能:胃是五脏六腑之海,负责受纳饮食。胃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
- 脾的功能:脾负责运化饮食,吸收营养。脾气虚弱会导致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恶病质表现。
在疾病过程中,脾胃虚弱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例如,心脾两虚表现为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肠癌晚期容易导致脾肾两虚;肺癌患者则容易出现肺阴耗伤。
癌症恶病质的中医治疗原则
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扶正、祛邪、理气
治疗癌症恶病质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临床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和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堆积。治疗上属于中医“虚劳”范畴,需要补益人体阴阳气血,同时去除病理产物,疏通气机。
- 扶正:补益脾胃,使用党参、白术等药物
- 祛邪:去除痰、湿、瘀等病理产物
- 理气:疏通气机,使用黄芪、生姜、半夏、厚朴等药物
中医饮食建议
抗癌时建议的中医饮食方式
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重视日常饮食。建议遵循《内经》中的饮食原则:“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选择合适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糙米、芝麻、黑豆、黄豆、绿豆、红豆、红薏仁、南瓜籽、亚麻仁籽,搭配坚果类和适当油品,打成豆谷浆作为日常能量补充。
中西医结合治疗
合理的中西药合併应用
合理的中西药结合可以增强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但不合理的配伍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因此,临床团队需要熟悉中西药的药理知识,做到择利避害,辨证论治。
补充说明
中西医对“五脏六腑”的不同理解
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不能简单对应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器官。例如,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脏在功能、部位、形状上完全不同。中医的“脾”主要负责运化水谷、升清、统血,而西医的脾脏则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负责储存血液、过滤血液和破坏衰老的血球。
中医关注的是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会用“证”或“证型”来描述特定的失衡状态。例如,“脾胃虚弱”或“脾胃气虚”表示脾胃功能较差,“气虚”表示整体机能低落,“血虚”则表示有形物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