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推荐:茵陈治黄疸有奇效
国医大师推荐:茵陈治黄疸有奇效
黄疸是常见的肝脏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和体液黄染,主要由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中药茵陈在治疗黄疸中的科学依据和临床价值日益凸显。
科学依据:茵陈蒿多糖的双重作用机制
上海中医大吴家胜团队的研究揭示了茵陈蒿多糖(APS)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PS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效缓解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症状。
在胆汁淤积症小鼠模型中,APS显著降低了血清生化指标,改善了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APS能够降低血清和肝脏中胆汁酸(BA)的水平,通过上调Nrf2及其下游外排转运体的表达,促进BA的排泄。此外,APS还能通过诱导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减少氧化性肝损伤的发生。
临床应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临床实践中,茵陈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其保肝降酶的功效。例如,黄疸茵陈颗粒是一种传统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茵陈、黄芩、大黄(制)和甘草,具有清热利胆、退黄疸的功效。这种配伍能够全面调理肝脏功能,适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此外,茵陈还常与五味子、败酱草等中药联合使用。五味子富含的活性成分能够稳定肝细胞膜,抑制转氨酶的释放;败酱草则通过促进肝细胞再生与修复,降低转氨酶水平。这种多管齐下的治疗策略,能够更全面地保护肝脏,促进肝功能恢复。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尽管茵陈在治疗黄疸中表现出色,但其使用并非没有禁忌。孕妇应禁用茵陈,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过敏体质患者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此外,茵陈性寒凉,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过量服用,否则易加重虚寒症状。蓄血发黄、血虚萎黄者也需谨慎使用。
在服用含茵陈的药物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药品应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受热或阳光直射。一旦发现药品变质、变色或有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
综上所述,茵陈在治疗黄疸中具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和显著的临床效果。然而,合理使用是关键。在使用茵陈及其相关制剂时,务必遵循医嘱,充分考虑个人体质和病情,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