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6: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糖尿病,古称“消渴”,是中医理论中一个以症状命名的广泛疾病范畴,除了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还包括如尿崩证等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

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病位在脾。而到了中、后期,肾、心、肝、肺等脏腑都会受到波及。中医理论中的脾,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即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通过肺的气化作用输送到全身。当脾虚时,运化功能减弱,导致精微物质的流失,这正是糖尿病“糖尿”现象的本质。

脾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劳累、缺乏运动以及肝气郁滞等。其中,饮食因素尤为关键。长期过量或不健康的饮食,不仅损伤脾胃之气,还会耗伤脾胃之阴,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以及乏力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医所说的“胰”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在中医“脾”的功能之中。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时,往往会从调理脾胃入手,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这种从整体出发,注重功能平衡的治疗思路,正是中医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糖尿病的现代诊断

今日,糖尿病的诊断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三多一少”症状,更多的患者是在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而被诊断为糖尿病。甚至有些患者,在出现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等糖尿病并发症后,才得知自己早已患有糖尿病。因此,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在这些可怕的并发症出现之前发现糖尿病,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从而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将潜在的“坏事”转变为“好事”。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中医专家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认为糖尿病多与脾胃气阴两虚有关。然而,这种两虚并非一成不变,有的患者偏于气虚,有的偏于阴虚,还有的患者则表现出气阴两虚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常常伴有瘀血、痰湿、湿热、气滞等病理变化,但气虚和阴虚是疾病的本质,而其他症状则是表象。因此,在治疗时,始终坚持以治本为主,兼顾治标。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专家遇到过许多患者。例如,有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但“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只是感到腿软乏力。他平时喜欢喝茶,但最近喝茶后感到腹胀,食欲不振,情绪容易郁怒,两胁胀满,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腻,脉濡,左关弦。针对这位患者的症状,专家采用了疏肝健脾的治疗方法,选用柴胡、郁金、姜黄、蒺藜、生麦芽、山楂、建粬、苍术、蒲公英、鸡内金、薏苡仁、茯苓等药物。尽管在治疗初期,有医生质疑这不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规方剂,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血糖逐渐下降,精神体力也有了明显改善。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就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专家的验方“四桑汤”,巧妙运用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四味药材,针对糖尿病无明显症状,但血糖偏高的情况,配合苦瓜每日榨汁服用,能够发挥显著的降糖效果。然而,市售桑寄生的质量参差不齐,真品难寻,因此专家常改用或加入桑枝,以保证药效。

对于伴有阴虚、气虚症状的患者,四桑汤需结合辨证用药,灵活调整。苦瓜味苦性寒,适用于阴虚燥热者,但对气虚便溏者则不宜使用,恐其引发腹泻。因此,对于气虚患者,专家改用每日或隔日用猪胰子一具煨汤,或猪胰子研粉吞服,以更好地调和气血。

糖尿病的治疗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初、中期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人,治脾是关键。而到了晚期,久病必虚,伤及真阴真阳,治疗则需以治肾为主,正如古语所言:“久病不已,穷必及肾”。1型糖尿病患者亦应重点治肾,同时兼顾四脏平衡。

肾阴虚者,常见症状如消瘦、面色黧黑等,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可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减,常用药材包括生地、地骨皮、枸杞子等,以滋养肾阴。肾阳虚者,则多见畏寒足冷、腰酸足软等症状,宜阴阳兼调,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材如鹿茸、熟地、山药等,以温补肾阳。

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瘀血的存在亦不可忽视。古代文献虽对此记载甚少,但现代研究已证实其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酌加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以改善瘀血症状。特别是在气虚阴虚症状缓解或消失后,若血糖仍不降,便从活血化瘀入手,促进血糖下降,同时改善瘀血阻络的症状。但活血化瘀并非单用,而是需视病情配合益气或养阴药用,以治病求本。盖因瘀血是继发于气虚或阴虚的,气虚者血必瘀,阴虚者血必滞。

针对并发高血脂、肥胖、脂肪肝的患者,中医多从痰浊的角度进行考量。燥湿健脾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在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干荷叶、苍术、白术、枳壳、泽泻、山楂、首乌、决明子、丹参、川芎、虎杖等。这些药材具有燥湿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减轻肥胖和脂肪肝的症状。

有时,医生还会采用明矾进行辅助治疗,每日1次,吞服米粒大一枚,连用1个月。明矾具有收敛、燥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体内的痰湿,从而改善病情。

以白某为例,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他的血糖偏高,甘油三脂、胆固醇也高于正常值,同时还患有脂肪肝,体重达到了95kg以上。经过观察,他的舌淡有齿痕,脉滑大,表现出乏力和心烦易怒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采用了燥湿健脾的方法,并加入了黄芪、太子参以益气,柴胡、姜黄、郁金以疏肝。经过2个月的治疗,白某的血糖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体重也平稳下降了约10kg,目前仍在继续治疗中。

而对于并发高血压的患者,多因阴虚肝旺所致。此时,中医常采用滋清潜降法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夏枯草、磁石、代赭石、决明子、野菊花、黄芩、桑寄生、石决明、珍珠母、益母草、川牛膝等。这些药物具有滋阴潜阳、清肝降压的功效,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

此外,医生还会建议患者使用益母草、桑寄生、桑叶,煎汤早晚浸足2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足浴的方式,使药物成分通过足部皮肤吸收,进一步发挥降压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的病情也有气虚、阳虚等不同类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局限于血糖的降低,它更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治疗方式。它强调辨证论治,以整体调节为核心,旨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或消除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式在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与西药降糖药相比,中药的优势在于其综合调理的作用。长期服用降糖药可能会带来多种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肾损伤、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各种并发症。而中药则能够在降糖的同时,兼顾身体的整体平衡,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两位西医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的林志彬教授和解放军301医院的潘长玉教授,都对此表示认同。他们指出,严格控制血糖虽然可以减少眼睛和肾脏的并发症,但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血压、血脂等多个因素,这也正是中医整体调节思想的体现。

专家的临床经验也支持这一观点。对于没有使用过胰岛素或其他西药降糖药的患者,中药往往能够迅速降低血糖。而对于已经使用过西药的患者,中药的降糖作用可能会相对较慢,这可能与药物依赖性有关。因此,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减少西药用量,再逐渐停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

例如,辽宁的一位女士的母亲,患有糖尿病,长期服用达美康等降糖药,但血糖一直无法降低。在服用专家介绍的中药处方后,虽然血糖下降的速度并不快,但她的精神状况和体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另一位石家庄的患者,未接受过西医治疗,主要以乏力、脱发为主要表现。在服用以益气为主的中药后,他的血糖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有了显著的下降。

这两位患者的案例,都说明了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它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中药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糖尿病的日常管理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是无可置疑的。身为中医从业者,我们应保持对祖先智慧的尊重与热爱,不轻易自我贬低或放弃。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就对糖尿病有了深刻的认识,两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亟待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和提升。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还能在实践中总结出新的治疗策略。

尽管有些中医同仁认为“中医无法根治糖尿病”或“中药降糖效果不如西药”,但这些观点并不代表中医的真正实力。西医专家也在反思降糖药的使用,并探索更全面、有效且无害的糖尿病防治方法。我们中医界更应保持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同样重要。在治疗期间,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0.5公斤以下是较为适宜的。早餐约50克,午餐和晚餐各100克,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又能避免过饱。当感到饥饿时,可以选择牛奶、炒黄豆、豆制品和各类蔬菜(如苦瓜、黄瓜、南瓜、西红柿和绿色蔬菜)作为补充。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严格限制水果的摄入。每天食用一个水果,如小苹果、香蕉或西瓜片,都是可以的。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无节制地摄入,适度的限制仍然是必要的,以减轻脾胃的负担并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此外,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运动会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即使是轻微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或广播操等,也能对糖尿病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每天300~50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1.5~2.5千米的步行距离,先从慢走开始,逐渐适应后改为快走。同时,还可以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乒乓球、台球或器械运动等。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我们应该珍视和发扬这一传统医学的精髓,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管理自己的疾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