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 千年宝带桥看升级版“串月”奇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 千年宝带桥看升级版“串月”奇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rand-canal.net/tj/2824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有遗产点段28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密集。

在苏州吴中区,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河面上,静静地横卧着一座石桥。石桥很长,勾连两岸,桥身宛若一条精美的玉带浮于水面。

关于这座桥的名字,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唐代,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了发展漕运,决心要在运河上修建一座桥。由于缺少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腰间的宝带解了下来,置换银两。石桥建成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慷慨无私的官员,将这座石桥取名为宝带桥,又名长桥。

事实上,宝带桥最初的建设,与纤道有很大的关系。在古老的大运河两岸,常常有一些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与运河水一同向远方延伸,这是供拉纤人走的道路,称作“纤道”。古时每逢漕运,当大船运载的货物过于沉重,或是冬季从江南往京城的船只逆风行驶时,都要靠纤夫艰难地拉动才能行进。因此,宝带桥是横跨在澹台湖口的纤道建筑。

宝带桥以其53孔的巧妙设计而闻名,全长316.8米,宽4.1米,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多孔石拱桥,代表了古代中国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的卓越水平。中间的三孔连拱相对较高,方便大船通行,两旁各拱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

每当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光透过桥孔,映照在桥下的运河之上,形成一孔一圆月的奇特景象。53轮圆月相互连接,仿佛一串明珠镶嵌在运河之上,璀璨夺目,美不胜收。这便是“宝带串月”的由来。

清乾隆皇帝曾在《过宝带桥有咏》中写下“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来赞誉它,英国人马戛尔尼更是在所著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盛赞其为“奇观”。

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建成以来,宝带桥历经沧桑,曾多次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进行了重新建设,形制和规模基本沿袭至今。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军戈登为攻破苏州城,下令炸桥,致使26孔连续崩塌,抗战时期又有6孔被日军炸毁。直到1956年,宝带桥修葺恢复原貌,1982年再次维修。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宝带桥作为大运河58处遗产点之一,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带桥不仅是大运河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体现。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大运河上的重要遗产点,苏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其将文化束之高阁,不可触及,不如将其与当地的经济生活、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让市民成为文化遗产的参与者与保护者。

如今的宝带桥,在政府的精心保护和民众的热爱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苏州将宝带桥列入“运河十景”品牌建设,启动了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并于2023年5月正式亮相。

再现“宝带串月”的运河景观是改造提升项目中的重点。通过增设53个高科技投光灯,在夜幕降临时照亮每一个桥孔,使得人们每天都能欣赏到以往只能在中秋夜才会出现的“宝带串月”奇观。

同时,为了保护和延续宝带桥历史文化,改造提升项目还包括了在宝带桥南侧增加仲舒广场,让市民了解宝带桥名字的由来,重温王仲舒捐宝带建桥的典故。并通过雕塑还原了纤夫拉船的情景,让游客感受纤夫跨过一道道险滩急流,逆水而行的纤夫精神。

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宝带桥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宝带桥、吴文化博物馆、仲舒广场,以及运河风光相互串联,使得这一片城市滨水空间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参考资料:《大运河长卷:中国大运河历史地理大百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