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发布6G最新研究成果,张平院士团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院发布6G最新研究成果,张平院士团队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团队基于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多项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6G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6G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6G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技术是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通过深度融合天基、空基和地基网络资源,构建一个覆盖全球、高速智能、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的通信服务,还为航空航天领域带来全新的应用前景。
技术创新: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通信网络
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是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架构,它将卫星通信网络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通过深度融合空基、天基和地基网络资源,构建一个覆盖全球、无处不在、高速智能、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该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天基网络:由多颗卫星组成,包括同步卫星、中轨/低轨卫星、中继卫星等。这些卫星将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连接的多源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可靠、连续的通信服务。
空基网络:由无人机、高空平台等设备组成,这些设备可以部署在空中,为地面用户提供灵活、高效的通信服务。同时,空基网络还可以与天基网络进行协同,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高的通信性能。
地基网络:由地面基站、物联网设备等组成,这些设备可实现与用户的直接连接和数据传输。地基网络将与天基网络和空基网络协同工作,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无缝通信网络。
在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中,天基、空基和地基网络将深度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通信网络。这个网络将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多种业务类型和多种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极致、可靠、连续的通信服务。同时,该架构还将注重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国际竞争:中国引领6G技术标准制定
在6G技术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2024年9月12日,全球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的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SA)105次全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会上,由中国移动代表担任主报告人的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项目获得通过。该项目是3GPP首个6G标准项目,并得到全球超过90家公司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公司首次牵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首个标准制定工作,而在4G和5G时代,这一角色分别由美国、欧洲运营商担任。
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6G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也为中国在未来的6G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将能够更好地推动6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全球通信产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6G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各种场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灾害应急通信: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地面通信设施可能遭到破坏,导致通信中断。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过卫星和高空平台,能够快速恢复通信服务,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例如,在今年迎战台风“杜苏芮”时,在部分地区断网、断电、断路的情况下,运营商开通的天通卫星电话是唯一可使用的对外联络的通信工具。
军事通信: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能够提供高安全、高可靠的通信服务,满足军事通信的需求。通过卫星和高空平台,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卫星电话:随着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话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多个头部手机品牌开始发布具有卫星链接能力的手机型号。2023年底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推出三款手机能够支持北斗卫星双向通讯功能。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报告,2020年全球卫星电话市场规模为44亿美元,预计从2021年到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7.1%。这种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政府机构、军事人员、紧急救援人员、媒体专业人士和旅行者等群体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卫星电话。
广域智能终端信息交互: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能够为各种智能终端提供广域覆盖的通信服务,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这将为自动驾驶、无人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展望:开启万物智联新时代
6G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不仅将推动通信技术的革新,还将引领航天、通信两大产业的科技自立自强。随着6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缝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智能的通信服务。同时,该技术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社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为未来的数字化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中国在6G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也为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6G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