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流感高发,如何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6: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流感高发,如何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高发期也随之而来。细菌和病毒作为引发疾病的两大元凶,其区别至关重要。细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病毒则是无细胞结构的感染性有机因子。在体内对抗时,细菌可通过抗生素直接破坏其细胞结构,而病毒则需要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来清除。此外,体外对抗细菌和病毒的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失活和紫外线消毒。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冬季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类感染性疾病。

01

细菌和病毒:结构与大小的差异

细菌和病毒在结构和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其大小一般在1至5微米之间。相比之下,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有机物种,主要由蛋白质衣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大小通常为10至300纳米,比细菌小约1000倍。

02

复制方式:独立生长与寄生生存

细菌和病毒的复制方式也大不同。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在适宜条件下每30分钟到2小时分裂一次。而病毒则需要感染宿主细胞来复制自身遗传物质并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病毒无法在外部环境中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生命周期。

03

感染方式:接触传播与飞沫传播

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方式也有所不同。细菌主要通过接触、食物、水等多种途径传播。例如,细菌性感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传播,比如共享的物品或碰了已经感染的人的口水或鼻涕等。而病毒则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病毒颗粒传播给他人。病毒性感冒通常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04

致病机理:毒素作用与遗传物质修改

细菌和病毒的致病机理也存在差异。细菌通过产生毒素或直接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疾病。例如,细菌性感冒会导致高热、喉咙痛、流脓鼻涕等症状。而病毒则通过修改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病症。病毒性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流清鼻涕、打喷嚏、四肢酸痛等症状。

05

治疗方法: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也不同。细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而病毒感染则主要依靠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例如,治疗流感的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需要在发病的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且只作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

06

冬季常见疾病:感冒与流感

冬季常见的感冒和流感就是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典型例子。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导致,传染性弱,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7天即可自愈。而甲流(甲型流感)则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大范围流行,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甲流患者表现为高烧、头痛、乏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等。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07

2024年冬季流感疫情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冬季流感季节从一月中旬开始,持续28周,期间主要流行甲型(H3)和甲型(H1)流感病毒。本港今年一月中旬踏入冬季流感季后,季节性流感活跃程度持续上升,并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升至高峰,及后逐渐回落。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七月二十日的一周,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收集的呼吸道样本中,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百分比为5.16%,同期,主要诊断为流感而入住公立医院的比率则为0.23(每一万人口计),两者皆低於基线水平(即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百分比为9.21%及入院比率为0.25(每一万人口计)),显示流感季节已完结。

此外,过去四星期(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二十日)录得42宗流感样疾病爆发报告及142宗严重流感(包括死亡个案)报告,比较前四星期(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二日)录得的66宗流感样疾病爆发及183宗严重流感(包括死亡个案)报告少。

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说:「今次流感季节持续28星期,在本港并不常见,而其间的病毒初期主要为甲型(H3)流感,至四月开始则转为甲型(H1)流感。综合本地和海外的经验,中心相信流行的流感病毒转变是本流感季节的时间较以往长的主要原因。」

08

预防措施:家庭消毒与个人防护

在流感高发期,家庭消毒和个人防护尤为重要。专家建议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高频接触物品如手机、钥匙等可以使用75%浓度医用酒精擦拭,地面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30分钟后使用清水清洗。清洁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抹布、拖把等清洁工具。个人防护方面,佩戴手套和口罩可以避免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增加感染或刺激的风险。

09

专家建议:及时就医与合理用药

医生提醒,流感发病的48小时被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疾病可能发展成肺炎、重症等。治疗流感的药物可选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这两种药有何不同?戳视频,听专家解答↓

奥司他韦服用方法:每日两次,用药疗程5天;玛巴洛沙韦服用方法:服用一次。专家介绍,从缓解症状来看,两个药物是等效的,玛巴洛沙韦对降低病毒载量的速度要比奥司他韦好一些。当出现流感相关症状时,在“黄金48小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做到自救。此外,还有两种非甾体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备一款即可。如果发烧比较明显或引起身体不适,可以使用退热药。

专家表示,除了上呼吸道症状以外,主要看全身症状是否明显。甲流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一般在症状出现的第2、3天,体温可以达到39—40℃,同时伴有畏寒、明显的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甲流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7天左右可以自愈,但以下五类高危人群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要尽早检测和抗病毒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近段时间,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流感抗病毒药物需求增长。医生介绍,这两种抗病毒药物都是强调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且只作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无效。盲目使用可能会造成肝肾损害或耐药。

在预防性用药方面,奥司他韦可以用于预防流感,适应人群主要为重症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当这些人群有明确的流感接触史时,短期内为了避免被传染,可以预防性服用奥司他韦。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在冬季流感高发期,及时识别症状、合理用药、做好家庭消毒和个人防护,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