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鱼两次最健康,三类鱼要少吃
每周吃鱼两次最健康,三类鱼要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总量控制在300—500克,以确保从鱼肉中摄取必要的营养素,同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肌肉生长和修复。特别是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大脑功能。而且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强心脏健康。
除了鱼肉,鱼身上哪些部位也值得吃呢?
1.鱼鳔
鱼鳔,也被称为鱼泡,口感脆爽。它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有助于改善人体组织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并能延缓皮肤衰老。此外,鱼鳔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ω-3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和美容养颜有帮助。
2.鱼头
鱼头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类物质,对大脑发育有益,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还可以辅助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然而,由于鱼头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适量食用。
3.鱼籽
鱼籽含有卵清蛋白、球蛋白、钙、磷、铁、核黄素、脑磷脂等营养成分,对儿童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健脑有益。其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
4.鱼骨
鱼骨含有较高的钙元素和人体所需要的其他微量元素,经过适当的烹饪方式,如香酥鱼骨,可以使鱼骨变得酥脆可口,既便于食用又能保证营养的充分吸收。
5.鱼皮
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皮肤健康。鱼皮可以凉拌,口感脆爽。
提醒:鱼胆千万不要吃,因其含有大量的胆盐和毒素,误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3种鱼最好别吃
1.腌制的咸鱼
咸鱼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用高浓度的盐进行腌制,然后再进行脱水,容易生成1类致癌物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累积,就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等风险。因此,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如果真的喜欢吃,也要控制吃的次数和量,每月不要超过2次,每次吃之前先用开水煮十几分钟,降低盐分含量。
2.烤鱼或高温煎炸的鱼
烤鱼或煎炸的鱼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些化合物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建议尽量减少高温烹饪鱼类的频率,选择蒸、煮等低温烹饪方法。
3.生鱼片
尤其是淡水鱼制作的生鱼片,可能携带寄生虫如肝吸虫,这种寄生虫被归类为致癌物质。生吃鱼片容易感染这些寄生虫,进而可能导致肝癌等严重疾病。一定要在专业的料理餐厅或寿司店消费生鱼片,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其次,食用生鱼片时,可以搭配芥末和酱油。芥末含有杀菌成分,可以有效杀死大肠菌和黄葡萄球菌等细菌。同时,尽量控制生鱼片的食用频率和量,避免过量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请注意,虽然上述鱼类吃多容易患癌,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吃。关键是控制摄入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尤其是腌制或生吃的鱼类。同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