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美景打卡,你get了吗?
邛海美景打卡,你get了吗?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观雪”,在四川西昌,有一片湖水,它宁静而深邃,如同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蓝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这片湖水就是邛海,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在水系上,属长江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安宁河,湖水排泄入安宁河。是西昌市区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水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002年5月,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为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春天,当万物复苏之时,邛海畔的桃花、梨花竞相开放,粉嫩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过往的游人招手。湖面上,野鸭嬉戏,白鹭翩跹,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夏日炎炎,邛海却是另一番景象。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岸边的垂柳轻拂水面,带来一丝丝清凉。秋风送爽,邛海畔的枫叶红了,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小径,一片丰收的景象。冬日的邛海,虽然少了些喧嚣,但那份静谧和宁和,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另一种魅力。
这片隐藏在邛海东岸的美丽沙滩,总面积8000余平方米,以60厘米厚的洁净白眼沙铺成,滩上种植槟榔树及加拿利海枣,让这一切尽显热带风情,被称为四川人的“小三亚”。
骑行至此已是夕阳西下,不如停下脚步,等一场落日。看一轮红日缓缓地沉入山间,看夕阳染红天际,看余晖染红邛海湖面。走在沙滩上,整个人都撞进了霞光里。
生活很匆忙,但千万别错过落日与晚霞。
邛海不仅风景优美,还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湖中有鱼虾,岸上有鸟兽,它们和谐共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邛海之美,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这里是彝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年的火把节,邛海边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系列活动将在7月19日至8月19日举行。
泸山位于邛海西岸,自古以来就有“天南胜境”的美誉。光福寺、三教庵等9座古刹,组成的人文景观将宗教文化旅游和登山运动休闲旅游完美相结合。其中,位于光福寺中的地震碑林是中国“四大碑林”之一。
上山可选择步行或者乘坐索道,两种方式带来不一样的登山体验。下山的话,不如选择滑道,顺着山势而下,在飞驰而下中感受山林间的清新与自然。
坐落在山腰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很值得一去,这里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位于邛海南岸的海南街道大石板古村,因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态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已成为西昌文旅的热门地标,备受游客青睐。在大石板古村走红之后,附近一个名为缸窑的社区,也顺势发展起来,成为西昌新的文旅打卡地。
依托地缘优势,缸窑在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成功转型,文创、餐饮、非遗技艺传习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缸窑新村
景点融入社区 讲述“一口缸”的故事
从大石板古村出发,沿环海路开车不过10分钟,便能抵达缸窑文创产业村。这里位于西昌市东南部,处于螺髻山和泸山两山山谷之间,面向邛海,风景宜人,地理位置优越,精致和浓厚的文艺氛围,让人眼前一亮。
据《西昌县地名录》记载:缸窑,明朝迄今均以开窑烧缸、瓦、坛、罐著称,以土陶制作技艺著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2006年以来,“天下第一缸”景点闻名遐迩。
2024年7月,西昌市开始实施缸窑新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商旅先导区“陶艺中心”,乡创共建区“艺创空间”,景观田园区“滨水生态”,非遗传承区“龙窑博物馆”的整体商业规划,打造西昌缸窑艺术田园慢生活休闲度假综合体,实现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缸窑新村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其“活起来”“火起来”。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昌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缸窑技艺及文化资源,突出特色促提“质”。
在“陶里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巨型陶缸——“天下第一缸”,在两侧镂空的缸壁里边,一艘载着苍松奇石的小船蓄势待发。景区讲解员巫彦玲介绍说:“这里的陶土质地优良,自古以来便以土陶制作技艺闻名,明清时期,村民们便建窑烧缸。”
如今,缸窑不仅保留了龙窑遗址这一“活文物”,还将其打造成重要旅游景点。这里的“缸”元素被巧妙融入各处细节:新建的“万象缸窑”门楼上,展示了260口不同朝代、不同种类的陶缸;跨河的“陶里桥”上,陶缸有序陈列;“缸窑文化文创馆”内,更是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缸及制陶历史资料,一组组老照片、老物件、模具模型等,详细讲述了缸窑的制陶历史和技艺传承。馆旁,还特别开设了陶艺传承场所,游客可就近体验制陶技艺。
缸窑新村
丰富旅游业态 盘活“沉睡财富”
在整体布局上,缸窑实现了“前店后居”的和谐共生。这里汇聚了各类商铺与景点,其中不乏村集体资产的“活化”利用。而产业区后方,则是村民的安置房,正逐步发展成为餐饮、民宿的聚集地。随着陶艺文创产业的兴起,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或通过务工、出租房屋铺面增加收入,或主动投资餐饮民宿,投身文旅事业。
在业态规划方面,缸窑新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窑文化展示与体验,还引入了文创产业、金融服务、特色餐饮小吃以及精品民宿等业态。
缸窑新村
其中,文创产业为示范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创新活力,通过手工艺品制作、艺术展览等形式,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特色餐饮小吃则汇聚了地方风味,满足游客的味蕾需求;精品民宿的打造,让游客游玩之余享受到高品质的住宿服务。如今,通过零售购物+餐饮住宿+非遗体验+沉浸表演的“业态配置”,缸窑文创产业村正逐步增强旅游吸引力。
接下来,缸窑文创产业村将与白庙村、大石板社区进行联动,形成邛海南岸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振兴旅游大环线布局,并以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当地居民增收,实现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
邛海,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每一次来到这里,都能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让我们一起保护这片美丽的湖泊,让它永远清澈,永远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