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谈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及预防新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谈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及预防新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anggung.hospital/m/news-1.aspx?type=Photo&id=2024082619090066269&mid=45&bid=3

一位原本健康的1岁女孩,因高烧和呕吐被送至医院,随后病情迅速恶化,在短短10小时内不幸离世。这种令人痛心的病例,正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导致。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高风险人群以及预防措施。

一位原本健康的1岁女孩因为高烧及呕吐数小时,被送至医院急诊后安排住院治疗。病童在住院前几天已有一些感冒症状,入院后抽血发现白血球低下及发炎指数上升,6小时后病人出现躁动不安,躯干及四肢出现紫斑,接着意识丧失、发绀及休克,病童立即转送加护病房紧急处理。后续抽血显示凝血功能异常及严重酸血症。医师判断可能是败血性休克造成病情急速恶化,在抗生素及多种升压药物治疗下,病情依然急转直下,遗憾地病童于4小时后死亡。两天后病童的血液细菌培养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这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为第二类法定传染病。此菌为所有细菌性脑膜炎中较易造成流行的病原菌之一。常见脑膜炎症状有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直、畏光及神经学症状。侵袭性脑脊髓膜炎病程进展快速,可能在24~48小时内由无症状进展至死亡。即使给予合适抗生素治疗,致死率仍有10~15%。但约有5~20%的个案,未发生脑膜炎症状,直接进展至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出现紫斑、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上腺出血并功能不全及多重器官衰竭等,致死率可高达40%,病程类似上述病童。1岁以下的婴儿如果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更不易察觉,常只有发烧、呕吐、躁动不安、不易喂食、张力低下、囟门可能突出等症狀,不一定會出現腦膜炎典型的頸部僵直,臨床上需特別注意。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根据荚膜多糖的化学组成以及抗原性目前至少可分為13個血清群,其中6种(A, B, C, W, X, Y)易造成流行。各国流行之血清型不同:非洲及亚洲地区以A、C血清群占大多数,美国、欧洲及澳洲等国则以B或C型为主。根据台湾疾病管制署统计,2015年至2023年间全台每年病例数介于1~12例,以感染脑膜炎双球菌B型最常见。根据2005年至2020年间统计,B型佔比为81.3%。4岁以下婴幼儿佔比超过3成(31%)、其次为40~64岁佔19%、65岁以上佔2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好发于冬春两季,此菌感染多局限於鼻咽,可以无症状或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其传染途径主要为接触感染或喉咙及鼻腔的飞沫感染。据统计,健康无症状鼻咽部带菌比例可能高达10%,无症状带原持续时间可以從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婴幼儿、老年人、密集团体生活(如军队、学校)之青壮年及免疫低下者(如脾脏切除后)为感染高风险族群,较容易致病,感染后其潜伏期约2~10天。

侵袭性脑膜炎双球菌的感染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此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即使给予合适抗生素,致死率仍高。倖存者中有20%产生相关后遗症,例如癫痫、听力丧失、智力损伤、脑性麻痺、截肢等。後遺症不僅造成病人本身,更擴及家庭、照顧者與整個公共衛生體系皆需付出高昂代價,所以如果能夠及早給予疫苗注射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是最好的治療策略。發病個案之密切接觸者也須進行預防性投藥並觀察是否出現疑似症狀。

已上市之疫苗種類及新型 B 型疫苗之簡介

目前台湾上市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分为两种,包含可预防A, C, Y, W-135等4种血清群之四价结合型疫苗(商品名Menveo,脑宁安)。此疫苗对其他血清型并没有保护效果,目前主要作为前往高风险地区(如:撒哈拉沙漠以南横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脑带」)前之预防接种,有需要之国人可至有旅遊醫學門診的医院接种。

近年来,针对血清型B型之新型疫苗(4CMenB,商品名Bexsero,必思諾)已成功研发并於2021年在台湾核准上市。此疫苗係运用反轉疫苗学技术,包含了B型脑膜炎双球菌之4种抗原,可使体内产生有效对抗脑膜炎双球菌的抗体,并可诱發杀菌反应。考量国内流行之脑膜炎双球菌血清型以B型为主,此疫苗较适合作为国人之常规预防接种。该疫苗之适用对象包括:两个月以上之婴幼儿、青少年及成人,且可与其它疫苗同时施打。建议民众可前往医院自费施打,尤其是前述之高风险族群。

侵袭性脑脊髓膜炎病程进展快速,一旦得病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民众平时应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出入人潮拥挤不通风的场所、高风险族群接种疫苗的预防更胜于治疗。倘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儘速就医,早期诊断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本文原文来自台北长庚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