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让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从529降至421,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治疗让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从529降至421,症状明显改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CKD患者高达1.32亿,且该病具有隐匿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展示了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病例详情
患者周某某,男,45岁,于2023年9月11日首次就诊。
主诉
- 发现肾功能异常3年,近期加重1周
现病史
- 3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至140μmol/L
- 2023年1月经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 2023年1月感染新冠后血肌酐升至526μmol/L
- 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
临床表现
- 身软乏力
- 双踝关节轻度凹陷性水肿
- 胸闷,泡沫尿
- 夜尿2-3次,尿量正常
- 大便1-2次/天,不成形色黄
- 纳可,口干,睡眠欠佳
既往史
- 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血压170/95mmHg
- 高尿酸血症病史3年
辅助检查
- 泌尿系超声:双肾弥漫性病变,双肾囊肿,左肾盂分离,前列腺饱满伴钙化灶
- 尿常规:尿蛋白 +2,潜血 +3,红细胞计数 23个/μl
- 肾功能:尿素 20.80mmol/L,肌酐 529μmol/L
- 24小时尿蛋白:1479.20mg/24h
舌脉象
- 舌尖红,苔薄腻
- 脉沉细
中医诊断
- 肾衰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浊毒内蕴证
西医诊断
- 慢性肾脏病5期
- 高血压病 2级高危组
- 高尿酸血症
治疗过程
初诊治疗方案
- 益气养阴,化痰活血,利湿泄浊解毒
- 处方:
- 生地30g 金银花30g 玄参15g 当归20g
- 白芍20g 炒川楝子10g 枸杞子10g 僵蚕30g
- 地龙30g 牵牛子(黑丑)6g 川芎20g 六月雪30g
- 防风15g 黄芪30g 益智仁30g 甘草6g
二诊(治疗后)
身软乏力减轻
双踝水肿减轻
口苦、恶心
泡沫尿,夜尿2-3次
大便2-3次/天
睡眠欠佳
血肌酐降至428μmol/L
处方调整:
生地30g 当归20g 黄芪40g 川芎30g
炒枳壳20g 桂枝15g 六月雪30g 僵蚕30g
牵牛子(黑丑)10g 地龙30g 黄连6g 制吴茱萸6g
牵牛子(白丑)10g 薄荷12g 大黄6g 益智仁30g
龙眼肉6g 甘草6g
三诊(持续治疗后)
身软乏力进一步减轻
怕冷
双踝水肿消失
口苦、恶心症状减轻
睡眠改善
血肌酐稳定在421μmol/L
最终处方:
生地30g 黄连6g 黄芪40g 川芎30g
葛根30g 大黄6g 炒枳壳20g 金樱子30g
牵牛子(黑丑)10g 菟丝子15g 黄连6g 制吴茱萸6g
牵牛子(白丑)10g 六月雪30g 大黄6g 地龙30g
僵蚕30g 黑顺片15g 干姜12g 炙甘草20g
经过1年余的持续治疗,患者定期复查肾功能,血肌酐控制在400μmol/L左右,身软乏力明显减轻,双下肢无水肿,饮食和睡眠状况良好。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我国患者数量高达1.32亿。该病隐匿性强,多数患者在非肾脏专科就诊时才发现,且往往已是中晚期。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需要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是致贫的重要原因。然而,慢性肾脏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
遵义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病科学科带头人杨小翠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总结出“益肾泄浊法”及其相应的“益肾泄浊方”。同时,配合结肠水疗、穴位贴敷、药物脐疗等中医适宜技术,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稳定血肌酐水平,推迟血液透析时间。
杨主任认为,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虚劳”“关格”“水肿”“癃闭”“尿浊”等范畴,病因包括外邪侵袭、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情志失和、失治误治、久病及肾、禀赋不足等。基本病机为脾肾虚损,阴阳气血不足,气化升降功能失常,导致浊邪弥漫壅塞。随着病情发展,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交织成毒,不断影响肾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方剂解析
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时,强调益肾与泄浊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并重视两者的关系。同时,要根据浊毒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方中主要药物的功效如下:
- 生地:甘寒无毒,能填精益髓,长肌肉
- 黄芪:甘微温,补虚,治小儿百病
- 防风: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病,恶风
- 六月雪:淡、微辛,凉,功能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 牵牛子:苦、寒,有毒,主下气,疗脚满,水胀
- 大黄:苦、寒,无毒,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 僵蚕:咸、辛,平,功能息风止痉
- 川芎:辛、温,功能活血祛瘀
- 甘草:甘平,无毒,能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全方共奏益肾、利湿、活血、化痰、行气之功。
专家简介
杨小翠,主任医师,遵义市中医院名中医,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弟子,贵州省五级名中医传承指导老师,贵州省人才绿卡获得者。从医三十年,擅长肾脏病、糖尿病、亚健康状态及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临床研究工作。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