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中医推荐:黄芪山楂茶改善气血循环
国家级名中医推荐:黄芪山楂茶改善气血循环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国家级名中医郭维琴推荐了一款简单易学的饮品——黄芪山楂茶。这款茶饮不仅制作简便,而且功效显著,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
黄芪山楂茶的功效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王”,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山楂则以活血化瘀著称,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和山楂的搭配堪称完美。黄芪补气,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山楂活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改善气血循环的作用。此外,黄芪山楂茶还具有补气养血、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等功效,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有慢性疾病隐患的人士饮用。
为什么秋冬季节要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
秋冬季节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寒冷天气对人体血管构成直接挑战,为维持体温,人体血管会自然收缩,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心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弱。同时,血管收缩还会增加心脏泵血阻力,引发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种负担可能诱发心衰等严重后果。
此外,冬季饮食习惯的变化也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往往增加高盐、高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
如何制作黄芪山楂茶?
制作黄芪山楂茶非常简单,只需要准备黄芪和山楂两种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约8克的黄芪。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在使用前,需要将其放入清水中仔细清洗。黄芪的表面可能会沾染灰尘,晾晒过程中也可能积累污垢,因此清洗这一步骤至关重要。但请注意,清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破坏黄芪中的营养成分。
准备五六克左右的山楂干。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为了确保山楂的清洁度,可以在碗中加入一勺面粉,用手抓拌山楂。面粉的强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山楂表面的灰尘和污垢。抓拌后,加入清水冲洗干净,控水捞出备用。
将洗净的黄芪和山楂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或矿泉水。这里建议使用井水,因为井水水质纯净,不含杂质。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可能含有氯和其他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药效。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再转小火慢炖。黄芪作为根茎类植物,其营养成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蒸煮才能充分释放出来。
经过十几分钟的蒸煮,黄芪已经煮至软烂。此时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黄芪香味扑鼻而来。接着,将洗净的山楂干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红糖调味。这样可以中和山楂的酸味和黄芪的涩味,使汤汁口感更加醇厚。搅拌均匀后,盖上锅盖继续用中小火煮5分钟左右。
时间到后再次揭开锅盖,此时汤汁已经变得香气四溢、色泽橙黄诱人。这表明黄芪和山楂干的营养成分已经充分熬煮出来融入了汤汁之中。然后,将熬好的汤汁盛入碗中或杯中稍凉后即可饮用。
这款黄芪山楂饮口感酸甜适中带有黄芪的独特香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虽然制作方法和食材都十分简单但其功效却不容小觑。长期饮用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对于改善气虚乏力、食积不化等症状有显著效果。
使用建议
虽然黄芪山楂茶好处多多,但饮用时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 宜白天服用:避免晚上饮用,以免影响睡眠。
- 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春夏季节加生姜10克,秋冬季节加枸杞10克。喜欢蜂蜜的人群可以在泡好后加入蜂蜜10克。
- 宜保温杯泡服,不宜煎煮,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泡此中药茶饮,关键之处在于闷泡。
- 泡好的中药茶饮不宜久放,以免细菌滋生。
-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易上火者、感冒发烧者应慎用。
黄芪山楂茶,不仅是一款简单的茶饮,更是一份来自古代的养生智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妨给自己泡一杯黄芪山楂茶,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暖与滋养。但记住,养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一杯黄芪山楂茶,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