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助力老人健康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助力老人健康
2024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老年人高血压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50%。然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51.6%,意味着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管理高血压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简称ABPM)是一种通过可穿戴设备连续监测24小时血压变化的方法。与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相比,ABPM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血压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和评估降压治疗效果。
ABPM的优势
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会因紧张而升高,而在家中则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相反,有些人则可能在医院测量时血压正常,但在家中或夜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称为“隐蔽性高血压”。ABPM能够有效识别这些情况,避免漏诊。
评估治疗效果:ABPM可以监测全天候的血压变化,帮助医生了解降压药物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由于生理节律的变化,夜间血压控制尤为重要。
预测心血管风险:研究显示,24小时平均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ABPM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有助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进行ABPM?
根据《指南》推荐,24小时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 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
- 日间(清醒)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
- 夜间(睡眠)平均血压≥120/70毫米汞柱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设备选择: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动态血压监测设备,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佩戴方法:将血压计袖带佩戴在非惯用手臂上,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监测时间:通常设定为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
活动记录:监测期间,记录日常活动和症状,有助于医生分析血压变化与活动的关系。
ABPM与家庭自测血压的结合
虽然ABPM提供了全面的血压数据,但其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合频繁使用。因此,家庭自测血压(SMBP)作为补充,对于长期血压管理非常重要。建议老年人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记录。
注意事项
测量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用咖啡。测量时保持安静状态,坐姿端正,双脚平放地面。
设备校准:定期将家用血压计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便医生分析。
定期复查:即使血压控制良好,也应定期到医院进行ABPM检查,以监测血压变化趋势。
前景展望
随着《指南》的发布和推广,动态血压监测有望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诊断率和控制率,还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ABPM将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