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心脏病患者现杵状指,专家提醒:发现应及时就医
10%心脏病患者现杵状指,专家提醒:发现应及时就医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23岁大学生小徐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就医,被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嵴上型)。这种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幸运的是,经过北京佑安医院心内科李艳兵主任团队的精心治疗,小徐成功接受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目前恢复良好。
这一病例再次提醒我们,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变化可能暗藏风险。其中,杵状指就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预警信号之一。
什么是杵状指?
杵状指,也称槌状指或鼓槌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其主要特征是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鼓槌样膨大。具体表现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呈拱形隆起,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
杵状指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
研究表明,杵状指与先天性心脏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心血管疾病中,约10%~15%的患者会出现杵状指。这种关联主要源于心脏疾病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以法洛四联症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和紫绀型先心病的50%。其特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这类患者常伴有杵状指,是机体慢性缺氧的表现。
关联机制
目前认为,杵状指的产生与肢体末端的慢性缺氧密切相关。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血液分流,使得部分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就直接进入体循环。长期的低氧状态会影响末梢组织的代谢,导致手指末端周围的组织异常增厚,形成杵状指。
如何通过观察杵状指预警心脏病?
- 外观对比:正常手指末端较为平滑,而杵状指则明显增宽增厚。
- 甲缘角:正常指甲的侧面角度约为169°,而杵状指的角度通常大于180°。
- 指骨深度比:正常指甲的IPD(近端指骨深度)大于DPD(远端指骨深度),而杵状指则相反。
- Schamroth现象:将两食指相对,正常情况下指甲间会形成菱形间隙,而杵状指的甲床组织增加会导致这个间隙闭合。
病例警示
一位40岁男子因呼吸困难就医,医生发现其手指已呈现杵状指。进一步检查显示,该男子肺部布满“满天星”状小结节,最终确诊为罕见的自体免疫疾病——类肉瘤症。这一病例提醒我们,杵状指可能是严重健康问题的信号,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专业建议
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虽然杵状指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严重疾病,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通过及早识别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请记住,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就是对自己健康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