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行车安全指南:近光灯怎么用才靠谱?
夜间行车安全指南:近光灯怎么用才靠谱?
据统计,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比白天大1.5倍,而60%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中,30%至40%的事故起因是滥用远光灯。这一惊人的数据提醒我们,夜间行车安全不容忽视,正确使用近光灯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近光灯使用规范
近光灯是为了近距离照明,照明距离一般在50米以内,主要用于夜间会车、窄路窄桥会车等场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也应当使用近光灯。
除了会车情况,夜间机动车超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变换使用远、近光灯或者鸣喇叭,以提醒前车注意避让。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实际案例警示
2022年6月7日晚上,田某在临泽县城某路段步行,兰某无证驾驶电动两轮摩托车由南向北行驶至该路段处,此时对向的郑某驾驶小型轿车由北向南途径该路段,并使用远光灯,给对面驾驶车辆的兰某造成视觉障碍,致兰某驾驶的电动车与前方步行的田某发生碰撞,造成田某受伤住院,花医药费46000余元,经鉴定田某损伤构成十级伤残。
临泽法院审理后认为,郑某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的规定,给对面车辆造成了视觉障碍,导致本次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遂综合双方的过错大小依法作出判决:兰某对受害人田某超过交强险限额部分的损失承担80%的责任,郑某对本次事故承担20%的责任。
驾驶技巧分享
及时开启近光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应尽早开启近光灯。在夜间或视线不好的环境下,近光灯能够帮助照亮前方路面,提供必要的视野。
区分远光灯与近光灯:虽然远光灯和近光灯都是车辆的重要照明工具,但在驾驶过程中不能长时间使用远光灯。远光灯的照射距离更远、更亮,但在会车或跟车时使用远光灯会给他人造成眩目,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灯光。
检查灯光状况:在打开近光灯之前,要确保灯泡没有损坏、灯光照射方向正常。如果灯光出现异常,要及时检修。
合理使用其他灯光:除了近光灯,车辆还有示宽灯、远光灯、转向灯等。在不同的驾驶环境中,要合理使用不同的灯光。
智能灯光系统的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智能灯光系统正在为夜间行车安全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自适应远光灯系统(ADB)利用传感器输入自动调整光束的亮度、角度和形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驾驶条件。当检测到其他车辆时,前照灯会自动调整以避免眩光。这种系统由前视摄像头、大灯控制器、光源模组驱动器等组成,主要采用LED光源。
自动头灯与自适应远近光,两者虽同为车辆照明系统的智能化配置,但在功能和应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自动头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开启和关闭,而自适应远近光则能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道路情况智能切换远近光灯。自适应远近光系统在夜间会车时自动切换为近光灯,避免对对方驾驶员造成眩光干扰,提高行车安全性。此外,它还能根据弯道和上下坡等特殊路况自动调节灯光照射范围和角度。
夜间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正确使用近光灯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减少对其他司机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特定情况下如夜间会车、狭窄道路行驶时,应使用近光灯。此外,雾天等低能见度环境下,还需配合使用雾灯。掌握这些技巧,让你的夜间出行更加安心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