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高血压运动指南:每周5天30分钟有氧运动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高血压运动指南:每周5天30分钟有氧运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发布了《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运动指导。根据最新指南,高血压患者应如何正确运动呢?
运动类型与强度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氧运动是首选的运动方式。《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建议,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每周应进行5-7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研究显示,这样的运动量可使血压平均降低7/5 mmHg。
除了有氧运动,还可以适当进行肌肉强化活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建议每周进行2-3次,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代谢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或靶器官损害的成年人,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抗阻运动。
运动注意事项
血压监测:运动前应先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180 mmHg和(或)110 mmHg,应先控制血压再进行运动。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或频率。
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高强度活动可能引发血压骤升,应尽量避免。
运动时的呼吸:进行力量训练时,要保持正常呼吸,避免屏气动作,以减少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增加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风险。
运动后的放松:不要从高强度运动中快速停止,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保持放松时间5分钟以上,以防范运动后低血压风险。
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更适合用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衡量运动强度。如运动对控制血压有效,应酌情调整临床用药。
特殊人群的运动建议
对于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180/110 mmHg)的患者,应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进行运动。对于有参加高强度运动需求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判断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运动是否可诱发症状和对运动产生血压反应过度的情况。
发生运动相关高血压(运动中血压≥ 220/120 mmHg,或运动后2 min内男性收缩压≥210 mmHg,女性≥190 mmHg)或运动后低血压(运动后收缩压下降≥20 mmHg)的患者,应进一步诊治。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安排,结合健康饮食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应先征询医生意见,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