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的江桥抗战: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马占山的江桥抗战: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1931年11月4日,嫩江江桥畔,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省守军,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毅然决然地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首场战役——江桥抗战。这场战斗不仅揭开了东北抗战的序幕,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平民到抗日英雄
马占山,字秀芳,1885年出生于吉林怀德(今属吉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因生活所迫,他曾当过磨房工人,后因丢失一匹马而被抓进官府。这段坎坷的经历并未击垮他,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凭借精湛的骑射技艺和讲义气的性格,他很快成为当地一支民间武装的头领。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哨长、连长、营长到团长、旅长,再到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一步步走上抗日战场的最前线。
江桥抗战: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北大部分地区。1932年1月,日军向黑龙江省进犯,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江桥一带布防,准备抗击日军的进攻。11月4日,日军向江桥中国守军阵地发起进攻,马占山将军指挥守军奋起抵抗,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马占山部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巧妙的战术,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1月18日,马占山部义勇军更是发动了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袭,一举歼灭了日军步兵第30联队经理部,创造了14年抗战中首次成建制歼灭日军的骄人战绩。据日方史料记载,此次战斗中,日军经理部26人全部战死,仅有一名士兵逃脱。
鲜为人知的细节
这场战斗的具体经过,可以从当时的战斗记录《江桥抗战日记》中找到答案。11月18日的日记记载:“我于午12时绕至敌后,将敌司令部包围,出敌不意,击敌军官三十余,掳获多门所乘之汽车,车内有金票10余万元。敌兵少数防守壕内被我英勇将士以刺刀枪柄砍杀,全部歼灭,收获极大。”
参与此次奇袭的部队是陆军独立骑兵第8旅第54团,团长涂全胜。据《滨江时报》报道,11月17日,该团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但涂团长仍率领剩余的骑兵两连和步兵一队,连续冲锋五次。次日,他们再次发起突袭,成功歼灭日军经理部。
历史意义与影响
江桥抗战虽然最终因孤立无援而撤退,但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这场战斗不仅是中国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后首次有组织的抵抗行动,更是14年抗战中首次成建制歼灭日军的战斗。马占山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东北抗战的首倡者和象征。
江桥抗战遗址如今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嫩江大铁桥、阻击阵地、战壕、炮台等遗迹,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和文献档案,详细介绍了江桥抗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以及马占山将军的生平事迹。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江桥抗战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正如马占山将军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今天,当我们站在江桥抗战遗址前,缅怀先烈,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