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重大事故暴露企业应急救援短板,专家建议建立系统管理体系
两起重大事故暴露企业应急救援短板,专家建议建立系统管理体系
2024年12月,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经调查,这起事故本可以通过有效的应急预案避免或减轻损失。然而,该企业的应急预案存在诸多问题:演练不足、应急资源配备不到位、员工培训不够等。这一悲剧再次敲响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警钟。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应对突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许多企业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企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在应急预案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演练不足: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演练频次不足,甚至从未进行过演练。[[1]]中提到,有企业询问每年需要组织多少次应急预案演练,反映出企业对演练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预案内容不完善:部分企业的应急预案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
应急资源配备不到位: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预案,但没有相应的应急资源支持,如应急物资、设备和专业人员等。
员工培训不够: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024年11月,某造纸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8人重伤。事故调查发现,该厂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从未进行过演练,员工对应急处置流程完全不了解。当粉尘爆炸发生时,现场一片混乱,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导致伤亡惨重。
这起事故再次凸显了完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企业必须认识到,应急预案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关乎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分类管理: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定期演练: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评估与修订: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备案管理:高危行业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布,并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企业应如何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呢?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建议: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企业应构建由方针策略、管理办法、系统级预案和配套手册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预案的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
定期演练与评估: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演练后要及时总结评估,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自身职责。
配备应急资源: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企业应与地方政府、周边企业和应急救援机构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够快速响应。
持续改进:企业应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定期审查和更新,确保其始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将应急预案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安全,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