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泉州提线木偶戏,创新演绎赢得观众满堂彩
国家级非遗泉州提线木偶戏,创新演绎赢得观众满堂彩
2025年元旦,泉州提线木偶戏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在泉州木偶剧院上演。在数十根丝线的操控下,木偶钟馗栩栩如生,仿佛有了生命。他拎起酒壶,将酒灌入口中,打了个嗝后,又捧起酒坛一口气喝光。木偶小猴则憨态可掬地弹起吉他,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引得台下观众惊叹连连。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洪世键感慨道:“古老戏剧有了新的生命力,年轻观众、外地观众越来越多了!”
泉州提线木偶戏,这门拥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戏剧,泉州提线木偶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源于汉,兴于唐,至今保存着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技艺精湛,演员通过操作多达三四十根丝线,使木偶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泉州市木偶剧团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从业超过46年的洪世键团长表示,剧团不断创新创作手段,提升传统节目,排出创新剧目。在表演形式上,将经典节目串成时长1小时的演出,内容丰富紧凑。为了便于外地观众理解闽南语唱念,剧场在舞台两侧配有字幕。剧团还注重细节改良,例如在《猴趣》节目中,木偶猴的五官更加突出,嘴巴和眼睛的开合幅度更大,制作猴毛的材料也更长,质感更好,使得舞台表现力更强。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复兴不仅体现在演出内容的创新上,还体现在观众群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观众们的赞叹和分享。为了满足观众需求,剧院准备了诸多贴心设计,如行李寄存和休息室、盖章留念处,以及木偶周边产品等。如今,泉州市木偶剧团常态化举行提线木偶戏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每个星期上演12至16场,场场爆满,线上门票开售不到3分钟就被抢光。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人的辛勤付出。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演员们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掌握了高度精准和协调的操线技艺。如今,“90后”已经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还有15名“00后”学员正在泉州艺术学校接受培养。剧团持续开展进校园活动,走进大专院校、周边中小学与幼儿园,举办木偶戏表演、讲座,开办木偶社团、兴趣班等,为培育更多后继人才贡献力量。
泉州提线木偶戏不仅在泉州本地广受欢迎,还多次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泉州提线木偶戏就曾惊艳世界。近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还走进了中学校园,与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近距离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复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