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净股数量超480只,国资委新政释放央企估值潜力
破净股数量超480只,国资委新政释放央企估值潜力
截至2025年1月3日,沪深两市共有485只股票破净,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68%。这一数据较2024年12月25日的457只进一步增加,显示出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历史数据来看,破净股数量与市场表现高度相关,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会增多。例如,在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998.23点时,破净股数量达到175只,占比13.48%;而在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1664.93点时,破净股数量为173只,占比11.04%。当前市场破净股数量与2005年和2008年两次历史大底时的破净股数量相当,这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接近底部区域。
从行业分布来看,破净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基础化工和银行等行业。其中,房地产行业有53只个股破净,占比高达51.46%,是破净股数量最多的行业;基础化工行业有44只个股破净,占比11.96%;银行业有42只个股破净,占比更是达到100%。从行业占比来看,银行、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破净率相对较高,其中银行股全部破净,房地产行业破净率为51.46%,钢铁行业破净率为47.73%。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央企重视市值管理,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这一政策有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价值重估,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破净状态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能迎来更多关注和支持。据统计,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破净状态,这些公司有望成为政策受益者。
从估值来看,破净股中动态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24只,显示整体估值较低。例如,青农商行、贵阳银行、陕建股份等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77倍、3.99倍和4.05倍。市场表现方面,今年以来破净股平均下跌4.78%,股价表现较弱的有天茂集团、富煌钢构、景兴纸业等,分别下跌15.20%、13.85%和13.64%;而华联股份、歌力思、力生制药等个股表现相对较好,累计涨幅分别为21.15%、8.30%和2.38%。
具体来看,市净率最低的个股包括ST旭蓝(0.12倍)、美凯龙(0.28倍)、金融街(0.29倍)、荣盛发展(0.31倍)、金地集团(0.32倍)等。这些个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银行行业,反映了当前市场对这些行业的悲观预期。然而,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些破净股可能蕴含着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投资价值。
破净股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安全边际高:破净意味着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投资者以低于公司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 估值优势明显:破净股的市盈率普遍较低,如青农商行、贵阳银行等个股的动态市盈率仅在4倍左右,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 政策支持预期:国资委市值管理政策的出台,可能为央企控股的破净股带来价值重估机会。
然而,投资破净股也需要注意以下风险:
- 行业风险:破净股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银行等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需要关注行业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 公司基本面风险:部分破净股可能存在经营状况不佳、债务压力大等问题,需要仔细甄别。
- 市场风险:虽然破净股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但仍需警惕市场整体下行带来的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破净股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但需要谨慎选择。建议关注以下几类破净股:
- 优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受益于国资委市值管理政策,央企控股的破净股可能迎来价值重估。
- 行业龙头股:在房地产、银行等破净股集中的行业中,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好基本面的龙头企业。
- 低估值高股息股:选择具有较高股息率的破净股,可以在获得资本增值的同时享受稳定的股息收入。
总之,当前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处于较高水平,反映了市场整体估值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破净股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机会,但需要谨慎选择,关注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前景,同时注意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