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阿司匹林:从神药到隐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2: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阿司匹林:从神药到隐患

阿司匹林,这个家喻户晓的药物,自1899年问世以来,就以其卓越的镇痛、消炎功效挽救了万千患者,成为医学界广泛使用的药品。然而,这个被誉为“神药”的药物,却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01

从柳树皮到“神药”

阿司匹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的人们就已学会用柳树汁(内含水杨苷)治病。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1763年,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1899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成功分离出纯净的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的前身。拜耳公司为其申请了专利,并将其命名为阿司匹林。从此,阿司匹林开始了它的“神药”之路,广泛应用于疼痛、发热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2

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合酶

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发挥镇痛、退热和抗炎效果。同时,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一特性使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临床应用:从头痛到心梗预防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同时也能降低发热。更重要的是,它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表现出色。研究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 mg/d)能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疾病。然而,这种“万能药”并非人人适用。4070岁且缺血风险增高的成人,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而出血风险高的人群则应避免使用。

04

副作用:天使背后的阴影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胃肠道出血。据统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约有10%~25%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等。在极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颅内出血。

除了出血风险,阿司匹林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哮喘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以预防潜在风险。

05

使用注意事项:遵医嘱是关键

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推荐使用肠溶剂型,应在餐前空腹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如果偶尔漏服一次,不必过分担心,也不需要在下一次加倍剂量,因为偶尔一次漏服对整体疗效影响不大。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甚至终生使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需要长期服用。例如,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血压。40~65岁高血压伴心血管高危者,如出血风险不高,可以考虑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而出血高风险人群,如胃肠道出血病史、未控制的高血压等,则不建议服用。

06

结语:理性看待“神药”

阿司匹林无疑是一种伟大的药物,但任何药物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正确使用阿司匹林,既能发挥其“神药”的功效,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疗人员,确保安全有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