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疗法攻克脂溢性脱发
新型生物疗法攻克脂溢性脱发
近年来,脱发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包括我国在内共同面临的健康难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脱发人群数量已超过2.52亿,占比高达17.7%。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等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临脱发的困扰。
在临床上,尽管外用米诺地尔和口服非那雄胺一直是雄激素性脱发治疗的“金标准”,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人群无效,甚至还会导致各种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种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的进行性疾病,雄激素性脱发至今没有最佳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和医药工业界对雄激素性脱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兴治疗方法如点阵激光治疗(FLT)、细胞疗法、肉毒杆菌毒素、低能量激光治疗(LLLT)、微针、富血小板血浆(PRP)、螺内酯以及天然药物等,已被广泛地研究和评估,有望造福脱发患者。
传统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
脂溢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植发手术和中医调理。
药物治疗:外用米诺地尔通过刺激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适合男女使用;口服非那雄胺抑制二氢睾酮生成,适用于男性轻度至中度脱发,需长期服用。但这些药物对部分人群无效,且可能产生副作用。
植发手术:将后枕部健康毛囊移植到脱发区域,效果自然但费用较高,且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期是患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医治疗:通过食疗与中药调理,如补肝肾的何首乌、熟地黄、枸杞子,养血润燥的当归、白芍、生地黄等,以及梅花针疗法等。但中医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
新型生物疗法的突破
富血小板血浆(PRP)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从患者的自体静脉血中分离出的血浆和血小板,富含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信号分子等,在许多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PRP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大量释放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从而在减少毛囊细胞凋亡、促进毛囊细胞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PRP中还含有大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可以抵消二氢睾酮(DHT)对毛囊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与米诺地尔组相比,PRP治疗组在毛发生长方面有更大的改善,且PRP疗法不良反应总体风险较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开展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脱发的新技术。PRP是从患者自体静脉血中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通过微针注射到头皮,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和炎症调节因子,促进毛发生长。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疗效好、恢复快,已成为国内各大三甲医院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文章通过一个40岁男性患者的治疗案例,展示了PRP注射治疗的效果。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和传统的头发移植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的移植手术中,医疗保健提供者从含有健康头发的身体部位(如头皮后部)提取移植物或小块皮肤。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头皮的无毛部分。而在干细胞治疗的方案中,专业人员将经过处理的干细胞——几天前从病人身上取出——植入毛囊中,这样新的头发就可以从中生长出来。
根据该中心的专业人员介绍,:“传统的植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干细胞治疗则没有恢复期,患者可以立即恢复日常活动。干细胞治疗的方案中,每次治疗大约需要20分钟,在此期间,干细胞被注射到头皮中,这种治疗相对来说是无痛的。这种干细胞的治疗方法是创新的——女性可能需要三次治疗,男性通常需要五次治疗,每次治疗之间间隔10天,但治疗的次数因病例而异。
干细胞治疗脱发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27名女性脱发患者接受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SC-CM)治疗,经过12周的治疗,毛发密度从105.4根/ cm^2增加到122.7根/ cm^2(P < 0.001)。毛发厚度从57.5 μm增加到64.0 μm(P < 0.001) 。
生物疗法的优势与未来展望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生物疗法具有以下优势:
针对性强:生物疗法通过利用患者自身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作用于毛囊,促进头发生长,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副作用小:由于使用的是自体物质,生物疗法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性高。例如,PRP疗法不良反应总体风险较小,干细胞治疗的副作用也较为轻微。
恢复期短:与植发手术相比,生物疗法如PRP和干细胞治疗的恢复期较短,患者可以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个性化治疗:生物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尽管生物疗法在治疗脂溢性脱发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生物疗法有望成为脂溢性脱发治疗的主流选择,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