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血糖管理:低升糖饮食法
生活中的血糖管理:低升糖饮食法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获取变得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挑战。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病逐渐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我血糖管理。低升糖饮食法是一种易于落实且能有效稳定血糖、增加饱腹感的饮食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低升糖饮食法的好处、适合人群以及如何应用于生活。
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生活水准提高且食物取得容易,在动态生活转为静态生活的环境下,日常消耗热量减少,原本盛行于老年人的慢性病,也渐渐趋向年轻化,尤其是糖尿病与肥胖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我血糖管理,而低升糖饮食法即是一种容易落实于生活且能有效稳定血糖、增加饱足感的饮食法。
低升糖饮食法包含两项核心概念,包含以低升糖指数(GI值)食物以及考量每餐的升糖负荷(GL值)为主的饮食模式,旨在减少血糖波动,增加饱足感避免饮食过量而达到维持良好体态、健康的目的。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低升糖饮食法的好处、适合人群以及如何应用于生活。
升糖指数的重要性
升糖指数(GI值)是指食物在吃下肚的两小时后,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范围从0到100。食物的GI值越高,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食物依GI值可分为:低GI值(≤55)、中GI值(56~69)、高GI值(≥70),低GI食物能够使血糖缓慢上升,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和控制体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忽视的升糖负荷
升糖负荷(GL值)可用于计算吃下肚的含醣(碳水化合物)量对血糖的影响,看出你是否摄取了过量的含醣食物。GL值可分为低GL值(≦10)、中GL值(11~19)、高GL值(≧20),GL值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算式为GL=GI×摄取的醣量(g)/100。
举例来说,即使选择低升糖指数30的冬粉,若一餐吃进2捆冬粉(含醣量约60g),这餐的GL值=30×60/100=18,则归类为中GL值食物。要稳定一餐的血糖,建议维持在低至中GL值以内,控管醣类食物份量。
食物的含醣量可参考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的食物代换表,GL值可至雪梨大学 Glycemic Index–Glycemic Index Research and GI News 网站查询。
低升糖饮食的选择与规划
想要进行低升糖饮食,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物(皆为中、低GI值):
- 全榖杂粮类:藜麦、燕麦(非即食)、鹰嘴豆、糙米、100%全麦面包(全粒粉制)、芋头、水煮地瓜、煮熟后冷却至少24小时的马铃薯、莲藕、冬粉(绿豆淀粉制)、意大利面、荞麦面
- 水果类:草莓、木瓜、柳橙、柠檬、奇异果、苹果、樱桃、桃子、哈密瓜、芒果、香蕉
- 乳品类:牛奶、无糖优格、起司
- 所有新鲜豆鱼蛋肉类
- 所有新鲜蔬菜类
- 所有油脂与坚果种子类(不含加糖调味者)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原则来规划低升糖饮食菜单,避免摄取过量:
- 每餐全榖杂粮类:面食、冬粉、莲藕不超过一碗,其余全谷杂粮类不超过半碗(一碗为250ml的标准碗)
- 每餐豆鱼蛋肉类:至少摄取一掌心大的份量
- 每餐蔬菜类:至少摄取半碗以上
- 每天水果类:不超过2份(1份约1个棒球大)
- 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和豆鱼蛋肉类食物,最后再吃全谷杂粮类与水果类
- 避免久煮糊烂与切碎打泥的全谷杂粮或水果类
- 避免过熟的水果(例如熟透的香蕉GI值>未全熟的香蕉)
结语
低升糖饮食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落实在生活中的血糖管理方式,适合想要维持体态、进行健康减重、想稳定饭后血糖波动的人来执行。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并搭配固定的醣类摄取份量,便能增加饱足感,不暴饮暴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