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重大发现:火星北部平原存在古海洋遗迹
“祝融号”重大发现:火星北部平原存在古海洋遗迹
2023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宣布,通过分析“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古海洋沉积岩的证据。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火星北部曾存在过海洋,也为人类进一步探索火星提供了重要线索。
祝融号的惊人发现
“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这里是火星北部平原的一部分,也是科学家们认为的古海岸线附近。自着陆以来,“祝融号”一直在向南行驶,沿途对地表岩石进行详细观测。
肖龙教授介绍:“我们查看火星车车载相机传回的照片,发现这些裸露的岩石发育层理构造,显著不同于火星表面常见的火山岩,也不同于风沙沉积形成的层理构造,这些层理知识指示的双向水流特点,与地球滨—浅海环境中的低能潮汐流一致。”
研究团队将这些岩石命名为“祝融段”,并详细分析了其沉积构造。他们发现,这些沉积构造具有支持其为流水沉积而不是风成沉积的证据,而且与地球上的滨—浅海环境中的沉积构造非常相似。这一发现为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
火星古海洋的证据
其实,早在“祝融号”发现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从多个方面找到了火星古海洋存在的间接证据。
火星表面的许多地貌特征,如干涸的河床、三角洲和冲积扇,都暗示着火星曾经有水流经过。此外,火星上还发现了大量与水活动相关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和硫酸盐,这些矿物通常在有水的环境中形成。
2015年,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季节性出现的暗色条纹,这些条纹在温暖的季节变长,在寒冷的季节消失,被解释为盐水流动的痕迹。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观点。
火星水的去向
那么,火星上的水都去哪儿了呢?
科学家们认为,大约30亿年前,火星失去了它的磁场,导致大气层逐渐被太阳风剥离。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火星表面的液态水开始蒸发或冻结,最终消失殆尽。但是,火星上的水并没有完全消失。一部分水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于火星的极冠和地表以下,还有一部分可能渗透到了火星地壳的深处。
2024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火星地壳中部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研究团队分析了NASA“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收集的数据,发现火星地壳中存在大量充满液态水的裂缝和孔隙。如果将这些水资源铺满整个火星表面,深度可达1至2公里。这一发现不仅为火星古海洋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寻找火星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火星生命的可能性
火星古海洋的存在,自然让人联想到火星生命的可能性。如果火星上曾经有液态水,那么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过生命呢?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火星上存在生命,但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可能在火星环境下存活。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抗辐射奇异球菌”的细菌可以在模拟火星环境下存活数亿年。这种细菌被称为“柯南细菌”,因其极强的抗辐射能力而得名。如果火星上曾经存在类似的生命形式,那么它们的遗骸可能仍然存在于火星地表之下,等待着未来的探测任务去发现。
未来火星探测计划
“祝融号”的发现无疑会激发更多火星探测的热情。中国已经宣布了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包括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建立火星基地的长远目标。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和组织也在积极推进火星探测任务。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8年发射“火星冰猎人”着陆器,直接钻入火星地表寻找生命迹象。欧洲空间局和俄罗斯合作的ExoMars任务也计划在火星表面寻找生命痕迹。此外,私人航天公司如SpaceX也在积极开发火星探测和载人登陆技术。
火星探测不仅关乎科学发现,更关乎人类的未来。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所说:“火星探测不仅是一次科学探索,更是人类对未知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是人类精神的体现。”
从“祝融号”的发现中,我们看到了火星曾经的“蓝色模样”,也看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火星的秘密正一点点被揭开,而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